畜牧家禽网 来源:四川在线 阅读数:
在农村,靠养鸡、养猪脱贫致富很常见,而在宜宾市珙县罗渡苗族乡槽门村,返乡青年李长春却另辟蹊径,养蛇并将其卖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通过科学化、规范化饲养,李长春已养殖了上万条眼镜蛇,不仅圆了自己的创业致富梦,还带动周边村民脱贫增收。
近日,在珙县罗渡苗族乡商品蛇类特种养殖基地里,李长春正在对眼镜蛇进行喂食,他轻松地从蛇房里抓出一条眼镜蛇,激得它来回扭动,长长的信子快速地一吐一收,但这位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毫不慌张,“眼镜蛇虽看起来吓人,但却为村里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罗渡苗族乡商品蛇类特种养殖基地创立于2017年,目前养殖有眼镜蛇、大王蛇等蛇类一万余条。去年,该养殖基地以平均110元一斤的售价,售出8000余条蛇,创收近100万元,刨去各项成本,纯利润达30余万元,乡里的29户特困户,也在新年里获得588元分红。
为什么要选择养蛇创收?李长春介绍,蛇肉也有高蛋白质,低胆固醇的特点,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几年前,他曾在福建、广东一带务工,在多家养蛇厂学习养蛇技术;2015年返乡之后,李长春看中了槽门村适宜养蛇的地理条件,同时多年的务工生涯让他认识到,川南地区蛇类品质好,在沿海地区供不应求,并且川南眼镜蛇销售到沿海,每公斤比当地养殖的蛇类高出10元以上。
看准这个商机,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长春成立珙县聚农源养蛇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余万元,流转土地10余亩,建立起了眼镜蛇养殖厂房、蛇文化广场以及办公室展厅。2017年,聚农源养蛇专合社成功申请到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开始了蛇类养殖。
蛇养起来了,销路该如何解决?利用以往务工的资源,李长春与广东、福建等食用蛇商家及化妆品公司签合同实行订单养殖,专合社严格按照需方要求养殖达标的商品食用蛇,解除了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
罗渡苗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合社成立后,为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罗渡苗族乡将50万元财政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专合社用于项目建设,并全部量化到全乡10个村29户特困户,确保建档立卡特困户“收益保底,按股分红”。同时,专合社还帮助村民进行幼蛇代养,幼蛇长大销售后利润平分。
槽门村贫困户袁学刚就是专合社的代养户之一。2017年底,袁学刚投入1万元请专合社代养100条蛇苗,到2018年底,袁学刚不仅拿回了本钱,还获得了5000元的收益。袁学刚说:“代养蛇苗,自己不费事就能挣钱,今年我打算投入4、5万元进行蛇苗代养。”不仅是袁学刚,槽门村不少村民表示,希望合作社今年能够继续进行蛇苗代养。
在聚农源养蛇专合社的影响下,罗渡乡又一个占地600平米的蛇房也建立起来,专合社也将为新建蛇房提供助学、助教、助养、助销一条龙服务。槽门村的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7400元变成如今的11000余元。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罗渡苗族乡将建立起一个西南片区*的蛇类药材加工厂,同时建立蛇与酒的餐饮文化体验馆,并通过与各类食品企业合作,开发蛇羹、蛇酱、蛇酒等衍生产品。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