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三农人物 >  北京“农民教授”李晓林(图)

北京“农民教授”李晓林(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数:

  “农大实验站里使用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小麦亩产达到1200斤、玉米1600斤;一墙之隔的农民的地里,小麦亩产仅有800斤、玉米1100斤。只有一墙之隔啊,怎么会这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科研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发论文、评奖,要让科技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009年,李晓林放弃安逸的都市生活,来到偏僻的北京曲周农村,开始了农业科技推广探索。

  开始,他带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四处寻找科技推广试验田。“想让农户做试验太难了,有的嫌麻烦,有的不服气,还有的啥也不说就是不行。”李晓林回忆说,他请乡村干部帮忙协调,总算有20多户农民愿意拿出连片的163亩地来试验。

  在示范区或示范点,耕种仍以农民为主体,只不过要种植李晓林团队选的品种,按照标准来浇地、施肥、进行田间管理。

  为了全程跟踪农民生产活动,李晓林和其他4位师生一天两次往返中国农大实验站和试验田之间。他们长年吃住在这个院子里,对外挂起“科技小院”的牌子。

  示范区第一季玉米成熟了,比其他地方农民耕种的田地平均产量提高了16.8%。这样一来,农民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按照示范区、示范点的方法科学种植玉米和小麦。

  看到北京来的专家指导的玉米获得高产,后老营村村民们“眼红了”。这个村是西瓜种植村,当时村民正苦恼于西瓜死苗、产量低等问题。李晓林在后老营村建起了服务西瓜种植的科技小院。

  “小院一来,解决了西瓜连作障碍问题,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后来,我们还成立了合作社,打开了市场。”一位瓜农说,自此,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科技小院开始在当地“发酵”。李晓林又陆续应村民邀请在多个村庄建设科技小院,农大植物营养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了科技小院的常驻队伍。

  科技小院越来越多,李晓林也成了大忙人。他每年30余次自驾车往返北京和曲周,一年中有200多天时间在曲周和农民群众一起生产劳动。就这样,被大家称为“农民教授”的他一干就是10年。

  在李晓林的努力下,10年间,科技小院渐渐从曲周走向全国,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目前,已有23个省市建设了127个科技小院。

  “农业工作者和农作物一样,需要把根扎到生产一线,扎到农民之间,才能真正地发现解决问题,让科技迸发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威力。”李晓林说,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实、思”两个字,“实”是头戴帽子下田去,“思”是把农民的田放在心上。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haoxuejing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