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数:
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葡萄种植基地里,70岁的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张平洋正在给种植户授课:“7月份是葡萄成熟的关键时期,但高温多雨,是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多发易发期,必须重视防治……”
他的身后,绿海洋一样的葡萄树已经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这位连片发展葡萄种植数万亩、年创经济效益亿元以上的老人,怜爱地看着这些绿翡翠一样的葡萄果,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辛集乡是传说中牛郎的故乡,“牛郎放牧”“鹊桥相会”等故事就发源于此。作为一个传统农业乡,过去大多数群众仅靠种植小麦、玉米勉强维持温饱,“土坯房”“稀泥路”“破学校”,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这样下去怎么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平洋决心发展葡萄种植。“省农科院葡萄专家曾对我们村的土质进行化验,确定这里适宜种葡萄。”他说。
为了学习葡萄种植技术,1986年,他自费到南京学习葡萄栽种、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当时学费交了800元,相当于一名工人两年的工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他种的葡萄每亩收益突破2000元。看到张平洋种葡萄富了起来,张庄村及周边的群众纷纷来取经,他手把手地教,毫不保留。多年来,他带动了张庄村90%以上的群众发展葡萄种植,使张庄村成为全国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为了带动群众种葡萄致富,张平洋可没少吃苦!”鲁山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郝建彬感慨。张平洋的手机24小时开机,谁家葡萄种植有难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开着自己的电动车赶过去。有一次,在去指导群众的途中下起了大雨,他在山里迷了路,车也一不小心陷在了泥沟里。直到三个小时后雨停了,他才在别人的帮助下把车弄了出来。
在他的电动车上,经常放着方便面和矿泉水。“张老师义务教我们种葡萄,连顿饭都不让我们管。”马楼乡葡萄种植户陈跃埔感激地说。
为了减少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张平洋倡议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和葡萄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发展会员533户,统一购种、统一施药、统一销售。2016年,他还担任了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发展产业党支部3个,党小组6个。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辛集乡28个行政村、3500多户村民发展葡萄种植1.5万余亩,其中贫困户就有800多户。三西村贫困户宋伟民的妻子得白血病十几年,家里负债累累,后来,他在张平洋的带动下种了10亩葡萄,近两年收入达30万元。
“鲁山技师张平洋,走家串户您最忙。葡萄技术传万家,家家户户把您夸。不图名来不求利,葡萄种好是目的……”鲁山县一个葡萄产业微信群里,一位种植户的顺口溜儿,引得其他种植户纷纷点赞。
现在,鲁山县正在以辛集乡万亩葡萄基地为依托,打造“牛郎织女文化产业园”。“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群众搭起通往好日子的‘鹊桥’!”年过古稀的张平洋说。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