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退耕还林20年 江津把花椒产业做成特色名片

退耕还林20年 江津把花椒产业做成特色名片

畜牧家禽网  来源:重庆日报 阅读数: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津花椒被评为最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展示产品,这是江津花椒继获批2005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2008年“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获得的又一荣誉。在2019年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江津花椒”作为全国*花椒品牌,在“中国农业品牌推介专场”进行推介。
2018年,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江津花椒的品牌价值评估达到18.12亿元。这一年,江津的花椒种植面积达52万亩,投产面积36万亩,鲜椒总产量27万吨,销售收入达32.7亿元。
“江津花椒经过40年的发展,成为了全国名片。退耕还林工程功不可没!”江津区林业局局长廖家飞说,通过退耕还林,江津不仅在本地形成了花椒这一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还对外输出品种和技术,做成了一个全国性脱贫产业。
46%退耕造林地种植花椒
“退耕还林是江津有史以来投资*、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江津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阮林说,江津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试点,至今已20年时间。
江津区的退耕还林分为两个阶段——前一轮阶段为2002年至2013年,实施退耕地还林25.51万亩、荒山造林15.3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从2015年到现在,实施退耕地还林13万亩,共计实施退耕还林58.31万亩,共兑现退耕地还林补助资金共计78891.4万元。这项工程共涉及全区30个镇街、3个林场、215个行政村(社区),17.95万户45.8万人。
在此期间,江津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8.8个百分点,由2001年的32.5%提高到了2018年的51.3%,增加森林面积90万亩。其中,因退耕还林工程增加的森林面积就达39.6万亩(部分新实施项目尚未成林),贡献了其中的8.3个百分点,占全区新增森林面积的44%。
在退耕造林中,花椒成为最主要的品种,两轮共种植花椒17.7万亩,占38.51万亩退耕造林地的46%。
形成53.5万亩花椒基地
阮林认为,花椒能成为江津的一大特色农业产业,与退耕还林理念有关。从一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就确定了优先发展乡土树种的理念。花椒原本就是江津的一种乡土树种,山上不仅有野生花椒,当地也有种植和食用花椒的习惯。
花椒树的根系很发达,能抓牢表层土壤,保水、保土能力强,是一种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为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好花椒产业,江津区还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实现“退得下、栽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
首先是选品种。该区从众多本地花椒品种中确定本地良种——九叶青花椒作为退耕还林主推树种,优先安排退耕还林计划。
其次,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联动机制,迅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最早种植花椒的先锋镇,目前的花椒种植规模达12.8万亩,是全国花椒种植面积*的乡镇。
注重科技支撑。该区积极开展“九叶青”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成果推广,实现了“一年定植、两年结果、三年丰产”目标,缩短了花椒投产期,提高产量40%以上,椒树寿命延长10年以上,由该区规范的九叶青花椒育苗、造林、抚育管理、果实采收等42项技术,现已成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该区农林科技人员还通过矮化单系复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2016年培育出“早熟九叶青花椒”新品种。
注重花椒产品加工,从政策、信息、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花椒加工和产品研发,先后研发出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油、花椒籽油、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麻精、花椒调味液等20多个产品,延长了花椒产业链。
全方位拓展流通市场。目前,该区不仅在花椒核心基地先锋镇建立了全国*的青花椒交易市场,还在双福国际农贸城建设花椒交易中心,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构建了庞大的营销网络体系。
由此,江津在花椒产业上形成了选种育苗、矮化丰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成套技术体系,还形成了育苗、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套成套技术体系和完整产业链条的支持下,当地农民纷纷跟进种植花椒,至今已形成53.5万亩种植规模。
已成全国性重点脱贫产业
江津花椒产业的发展,不仅将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地,也成为当地农民最重要的致富产业。2018年,江津62万名椒农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在先锋镇,花椒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了5000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25%以上。
2015年,我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江津“九叶青”花椒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引进的脱贫项目、退耕还林树种。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数十个区县、数百个乡镇从江津引进花椒种苗与技术,新发展九叶青花椒面积超过200万亩。其中,四川省平昌县在过去短短4年就通过从江津引进种苗和技术,发展了15万亩青花椒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江津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人才为江津花椒产业对外输出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该区的花椒苗圃企业就有100余家,种苗供应能力达到每年1亿株以上,满足了各地花椒产业发展需要。另外,该区常年有数千个椒农和农技人员被各地聘请担任技术顾问,将青花椒的丰产栽培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
可以说,江津花椒现在不仅是江津*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一项全国性重点脱贫产业。
为进一步推动花椒产业发展,江津区政府今年6月出台的《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单独为花椒产业发展量身订制了一套鼓励政策。其中,以本地花椒为原料,在医疗、日化、保健等领域成功研发生产新产品的,按销售额的10%给予奖励。以花椒枝干、花椒叶、花椒籽等果皮以外的副产物为原料,生产食用品、活性炭、有机肥等产品的,按销售额的5%给予奖励。花椒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的,按1万元/吨给予奖励。经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购买花椒收益保险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元/亩的保费奖励。
这些政策将使江津花椒这一主导产业走向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江津已有361家退耕还林投资业主
江津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大胆推行业主制,创新经营模式,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区共计引进退耕还林投资业主361家,业主承包造林面积达21.7万亩,占全区退耕地造林总面积的56.3%。
业主制的运作,不但解决了造林投入的不足,而且较好地解决了重造轻管的问题。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津花椒被评为最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展示产品,这是江津花椒继获批2005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2008年“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获得的又一荣誉。在2019年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江津花椒”作为全国*花椒品牌,在“中国农业品牌推介专场”进行推介。

 

2018年,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江津花椒的品牌价值评估达到18.12亿元。这一年,江津的花椒种植面积达52万亩,投产面积36万亩,鲜椒总产量27万吨,销售收入达32.7亿元。

 

“江津花椒经过40年的发展,成为了全国名片。退耕还林工程功不可没!”江津区林业局局长廖家飞说,通过退耕还林,江津不仅在本地形成了花椒这一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还对外输出品种和技术,做成了一个全国性脱贫产业。

 

46%退耕造林地种植花椒

 

“退耕还林是江津有史以来投资*、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江津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阮林说,江津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试点,至今已20年时间。

 

江津区的退耕还林分为两个阶段——前一轮阶段为2002年至2013年,实施退耕地还林25.51万亩、荒山造林15.3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从2015年到现在,实施退耕地还林13万亩,共计实施退耕还林58.31万亩,共兑现退耕地还林补助资金共计78891.4万元。这项工程共涉及全区30个镇街、3个林场、215个行政村(社区),17.95万户45.8万人。

 

在此期间,江津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8.8个百分点,由2001年的32.5%提高到了2018年的51.3%,增加森林面积90万亩。其中,因退耕还林工程增加的森林面积就达39.6万亩(部分新实施项目尚未成林),贡献了其中的8.3个百分点,占全区新增森林面积的44%。

 

在退耕造林中,花椒成为最主要的品种,两轮共种植花椒17.7万亩,占38.51万亩退耕造林地的46%。

 

形成53.5万亩花椒基地

 

阮林认为,花椒能成为江津的一大特色农业产业,与退耕还林理念有关。从一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就确定了优先发展乡土树种的理念。花椒原本就是江津的一种乡土树种,山上不仅有野生花椒,当地也有种植和食用花椒的习惯。

 

花椒树的根系很发达,能抓牢表层土壤,保水、保土能力强,是一种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为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好花椒产业,江津区还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实现“退得下、栽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

 

首先是选品种。该区从众多本地花椒品种中确定本地良种——九叶青花椒作为退耕还林主推树种,优先安排退耕还林计划。

 

其次,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联动机制,迅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最早种植花椒的先锋镇,目前的花椒种植规模达12.8万亩,是全国花椒种植面积*的乡镇。

 

注重科技支撑。该区积极开展“九叶青”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成果推广,实现了“一年定植、两年结果、三年丰产”目标,缩短了花椒投产期,提高产量40%以上,椒树寿命延长10年以上,由该区规范的九叶青花椒育苗、造林、抚育管理、果实采收等42项技术,现已成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该区农林科技人员还通过矮化单系复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2016年培育出“早熟九叶青花椒”新品种。

 

注重花椒产品加工,从政策、信息、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花椒加工和产品研发,先后研发出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油、花椒籽油、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麻精、花椒调味液等20多个产品,延长了花椒产业链。

 

全方位拓展流通市场。目前,该区不仅在花椒核心基地先锋镇建立了全国*的青花椒交易市场,还在双福国际农贸城建设花椒交易中心,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构建了庞大的营销网络体系。

 

由此,江津在花椒产业上形成了选种育苗、矮化丰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成套技术体系,还形成了育苗、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套成套技术体系和完整产业链条的支持下,当地农民纷纷跟进种植花椒,至今已形成53.5万亩种植规模。

 

已成全国性重点脱贫产业

 

江津花椒产业的发展,不仅将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地,也成为当地农民最重要的致富产业。2018年,江津62万名椒农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在先锋镇,花椒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了5000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25%以上。

 

2015年,我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江津“九叶青”花椒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引进的脱贫项目、退耕还林树种。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数十个区县、数百个乡镇从江津引进花椒种苗与技术,新发展九叶青花椒面积超过200万亩。其中,四川省平昌县在过去短短4年就通过从江津引进种苗和技术,发展了15万亩青花椒基地。

 

在这个过程中,江津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人才为江津花椒产业对外输出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该区的花椒苗圃企业就有100余家,种苗供应能力达到每年1亿株以上,满足了各地花椒产业发展需要。另外,该区常年有数千个椒农和农技人员被各地聘请担任技术顾问,将青花椒的丰产栽培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

 

可以说,江津花椒现在不仅是江津*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一项全国性重点脱贫产业。

 

为进一步推动花椒产业发展,江津区政府今年6月出台的《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单独为花椒产业发展量身订制了一套鼓励政策。其中,以本地花椒为原料,在医疗、日化、保健等领域成功研发生产新产品的,按销售额的10%给予奖励。以花椒枝干、花椒叶、花椒籽等果皮以外的副产物为原料,生产食用品、活性炭、有机肥等产品的,按销售额的5%给予奖励。花椒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的,按1万元/吨给予奖励。经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购买花椒收益保险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元/亩的保费奖励。

 

这些政策将使江津花椒这一主导产业走向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江津已有361家退耕还林投资业主

 

江津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大胆推行业主制,创新经营模式,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区共计引进退耕还林投资业主361家,业主承包造林面积达21.7万亩,占全区退耕地造林总面积的56.3%。

 

业主制的运作,不但解决了造林投入的不足,而且较好地解决了重造轻管的问题。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henfangjun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