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水产行业网 阅读数:
海南琼海市从越南引进的巴沙鱼,目前已试养成功,获得海南省专家组的顺利验收,在国内属首创,有望成为种群正在退化的罗非鱼替代品种。
日前,来自海南琼海的南海网网友蒙钟德在“网友写新闻”栏目发出的一条喜讯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巴沙鱼是一种生长于越南湄公河流域、外形像鲶鱼的无鳞鱼,作为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剌、利于加工等优点。
据琼海市罗非鱼协会会长刘哲佐介绍,由于多年养殖的罗非鱼种群正在退化,发病率高,繁殖率下降,近4年来,该协会积极寻找新的鱼类品种替代罗非鱼。在琼海市科技部门支持下,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考察,认为生长于湄公河流域的巴沙鱼比较适合海南养殖,并引进琼海试养。项目引进后选定万泉镇光耀村民黎清阳作为首批养殖试验户,在10亩池塘里放养5万尾。经过9个月的养殖,亩产达到4500公斤,目前正陆续捕捞上市。
刘哲佐说,巴沙鱼比罗非鱼产量高,罗非鱼每年亩产约2000公斤,巴沙鱼每年亩产约5000公斤,目前正在试养阶段,打开市场后就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在全省推广。作为琼海市2009年度科研项目,目前,琼海市科技局已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对巴沙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并获一致通过。
“巴沙鱼的试养成功在国内属首创,意味着它有望成为罗非鱼的替代品种,对优化渔业产品结构,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哲佐说。
养殖户黎清阳看着满池塘蹦跳的巴沙鱼高兴不已。他说,巴沙鱼生命力强容易饲养,节省成本,比以往养殖的罗非鱼经济效益更可观,比养殖同等数量的罗非鱼可多增收12万元。
相关链接:巴沙鱼
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它属鲶形目鱼类,属芒鲶属的芒鲶(Paugusiushamiltoa)为无鳞鱼类。 是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越南音译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块脂肪鱼”,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约占体重的58%。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剌、利于加工等优点。当年苗种经一年饲养可长至500—800克,次年可长到1500—2000克,*个体可达15公斤。
巴沙鱼外形与我国珠江水系产的白骨鱼极为相似。
巴沙鱼 巴沙鱼喜群集,常活动于上、中水层,杂食性,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喂食时能游至水面吃食。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可高密度养殖。每亩放养4—5厘米规格鱼种3000尾左右,苗期以投喂小杂鱼和米糠为主,约半年个体增重至600—700克。商品价格20元以上。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