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齐鲁晚报 阅读数:
海阳白黄瓜是烟台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价格是普通黄瓜的一倍多,并不算贵。但是当这小小的白黄瓜坐上飞机到达遥远的新疆后,价格便翻了好几番,少说也要25元一斤。那么,海阳白黄瓜是靠什么魅力打动了千里之外的新疆消费者呢?小小的黄瓜又是怎么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呢?让我们去海阳白黄瓜的原产地看看去。
搭乘飞机到了新疆三块多钱的海阳黄瓜价格翻几番
10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正宗海阳白黄瓜种植基地之--海阳凤城镇庙头村。“刚运走一批,30箱。”永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陈少勇忙了一身汗,一回办公室就打开电风扇。“一次发不多,二三十箱,坚持着天天发,目前主要开拓新疆市场。”
据陈理事长介绍,海阳的白黄瓜在当地价格是3.5元/斤,运到新疆之后,每斤至少要20元。“再加上当地商贩倒卖,每斤要价25元绝对不成问题。”
海阳白黄瓜打入新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9年1月,新疆一个考察团来考察,品尝了咱们海阳的白黄瓜之后就决定建立长期的购销关系。一箱箱黄瓜每天先由烟台坐车去青岛,再从青岛搭乘4个小时的飞机到新疆。”陈理事长指着当时的留念照片说。从那一天起,海阳的白黄瓜就坐上飞机,闯进了遥远的新疆市场。
改变了海阳黄瓜无杂交历史“改良白玉”黄瓜产量大品质好
在合作社宾客室的茶几上,记者见到了这些“了不起”的小黄瓜。“这些黄瓜好直啊!”只第一眼记者便忍不住赞叹道。这些小黄瓜身长都差不多,大约在16厘米左右,长得水润晶莹,颜色较普通黄瓜更白,瓜身笔直成棒槌形,统一穿着透明的“外衣”。
“这就是海阳白黄瓜的新品种‘改良白玉’!以前可没有这么水灵又好看的黄瓜。”陈理事长笑着说。
据海阳市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介绍,2009年之前,海阳的黄瓜全靠种植户们自己留种,没有配种技术可言。自交种导致海阳黄瓜一度减产,甚至有砸了招牌的危机。用海阳市农业局绿色食品工作办公室王洪斌主任的话说“近亲结婚能产出好东西吗?”
于是海阳市农业局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在庙头村永平蔬菜专业合作社展开科研项目,并于2009年创造出“改良白玉”的黄瓜种,打破了黄瓜无杂交的历史。
这种杂交种培育出来的黄瓜,一叶一瓜,耐低温好越冬,抗病虫害能力强,较之前的自交品种提高了五倍的产量。
第一批改良过的白玉黄瓜,一诞生就以3.5元/根的价格面市。在2010年第十一届果蔬食品博览会上,一度打出5元/根的价格,这比往年销售旺季时一斤的价格还要高。
小黄瓜要做成大产业海阳黄瓜要“媲美”烟台苹果
为了将海阳白黄瓜推广出去,像烟台苹果那样拥有广阔的市场,海阳市专门出台了奖补政策,对新上日光温室大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并在本地建立起胶东*的果蔬集散地----海阳里店镇果蔬批发市场。
“我们利用培养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的方式已经克服了产量低、不好保存、不适宜长途运输的缺点。接下来就是严格商标生产经营使用和扩大种植面积。”王洪斌主任介绍说,目前海阳白黄瓜的主要销售地还是集中在烟威青等海阳周边地区。远一点的就是济南、北京、上海等地,再就是新疆,但向这些地方供应的比较少。
“主要是因为产量不够。现在我们将示范区从两个增加到6个,大力推广大棚种植,只要运作好,以后海阳白黄瓜就可以一年四季供应,扔掉‘秋黄瓜’的称谓。”海阳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大致给记者算了一下,以目前栽培新品种的能力,亩产提高到1.2万斤不成问题。
“以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要让海阳白黄瓜和烟台苹果一样走向世界,指日可待。”王洪斌主任面对一片长势喜人的黄瓜秧,目光中充满了憧憬。
白黄瓜在当地已形成产业
海阳黄瓜起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海阳市农业局统计,目前,海阳白黄瓜日光温室栽培基地主要集中在二十里店镇、大阎家镇、辛安镇、行村镇、留格庄镇、盘石店镇、凤城街道,栽培面积约4000亩,产量约25000吨,每年的产值大约8000万元。
白黄瓜种植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带动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
海阳白黄瓜独特的套袋技术
经过配种改良的海阳白黄瓜仍不是直的,摆在市面上不好看,也不方便运输。于是永平合作社的社员们在海洋农业局和青岛农业大学科技人员的带领下,又开始研究黄瓜套袋技术。
经过3年的实验,总结吸取9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终于在今年3月份将实验成功的黄瓜套袋技术投入使用。
陈理事长说,给黄瓜套袋不仅可以防病虫害、防农药附着,更重要的是可以纠正瓜条形状。“这些袋子是根据‘改良白玉’的生长特点、口感、长度等因素专门研发的。它的硬度刚好能促使瓜身笔直生长,又不妨碍采光,同时还具备衡量作用。当黄瓜长到跟袋子差不多长的时候,就进行采摘,这样一来,长短划一,排列整齐,容易装箱,就方便向外地运输。摆到超市的货架上也好看,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