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每周农讯 >  靖边“吃饭农业”变“挣钱农业”

靖边“吃饭农业”变“挣钱农业”

畜牧家禽网  来源:榆林日报 阅读数:

    金秋十月,靖边县田间地头处处是繁忙的景象,那黄澄澄的玉米、绿油油的大棚蔬菜和着农民的欢声笑语,预示着今年靖边农业又获得一个大丰收。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靖边县粮食、瓜果、蔬菜等设施农业各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共完成瓜菜种植面积15.3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5.4万亩,小杂粮面积16.6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2万亩,旱作农业推广面积26.8万亩,预计全县粮食总产量将达26.37万吨,比去年增长12.2%,仅农业人均纯收入达4488元,再加养殖、外出劳务、服务业及乡镇企业等产业,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7000元,同比增长16.07%。

    设施农业让农民种出“甜头”

    走进新桥农场王伙场分场农业示范园区,人们都在大棚里忙活着。黄家峁村支书闫志奇介绍设施农业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新喜悦,他说:“刚开始推广设施拱棚和温棚种植模式时,很多村民包括我都很犹豫,我就试着先启动种植了17亩,共投资70余万元,全部由我个人出资。在大棚内种植了各种反季节蔬菜,蔬菜错季上市,季季能卖上好价钱,收成是传统玉米等农作物的几倍。后来,大家看了‘眼红’,一个一个抢着种。”如今,棚菜生产在黄家峁村形成了一定规模,家家都在搞设施农业,个个都因蔬菜发了家。

    高效设施农业,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或取经或订购的人们。闫志奇告诉笔者,平均每天从他们村售出的蔬菜就有50多吨,半个月前旺季最高峰达100吨。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在1.5万元左右,比去年多3000元,明年全村计划再建几十个大棚。

    刘友东是黄家峁村通过设施农业富起来的一个农民“经纪人”,他专门从事设施农业中介服务,帮助农民通过市场找客商、组织货源。每销售一吨蔬菜收取20元服务费,一年收入不下6万元。像刘友东这样的农民“经纪人”,全村现有6人。

    据统计,今年靖边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4.6万亩,比去年增加1.2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喜人局面。旱作农业成为农民“救星”“政府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并负责耕种及施肥,我们只出劳力就能收获亩产预计达600公斤的旱地全覆膜玉米。与传统的旱地玉米相比,亩产高出200公斤,按每斤1元计算,每亩能多收入400元。”在席麻湾乡东高峁村路边的玉米地里,一农民正忙着收割他种植的14亩玉米。

    在推动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靖边今年开展了万亩旱地全覆膜玉米高产创建和两万亩水地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在席麻湾乡4个村委18个自然村,率先实施旱地全覆膜玉米高产创建面积10186亩。靖边把旱地全覆膜玉米推广种植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显著实效。许多村民说到旱地全覆膜玉米时总是说“种了几十年的旱地,今年终于来了旱地农业‘救星’,使我们祖祖辈辈种的旱地有了种水地的收成。”。与此同时,在东坑、宁条梁、海则滩、红墩界等4个乡镇21个村实施的20870亩水地玉米高产创建也已全部进入收获期,丰收在望。

    涧地开发使农民收入翻番

    王渠则镇闫米洼村是近两年依靠涧地开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民们期盼多年的建水地愿望终于实现了。

    地处白于山区的王渠则镇,农业基础设施异常薄弱,种植方式主要靠人力、畜力,农业投入大,收成却很少,老百姓都希望有块旱涝保收的土地。2008年,靖边率先在闫米洼村对5500亩涧地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打深井、建喷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3公里。今年,又在胶泥湾村实施农综(涧地)开发5000亩,新打深井20眼,维修配套旧井5眼,架高压线1公里,安装变压器14台,使有限的涧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靖边面对部分地区“十年九旱”的局面,在土地上大做“水文章”,累计投资1.02亿元,让23.9万亩低产旱田变成高产水浇地,受益群众1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闫米洼村实施涧地开发以来,马铃薯亩产由原来的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250公斤,按市场价格每公斤2元计算,仅此一项农民每亩至少增收3000元。按人均水地4亩计算,今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400元,突破1万元。

    小杂粮推广让传统农业升级

    靖边南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农民自古就有种植谷黍、豆类等小杂粮的习惯。近年来,小杂粮日渐受宠,靖边积极引导南部山区农民在小杂粮种植上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产。周河镇率先实施黄芥间作套种推广田1万亩,该镇东坪村支书张良说:“成功推广良种种植相当于让农民多收了一季作物,全村人均收入至少要增加800多元”。县农业局技术干部介绍,大多小杂粮的价格比主粮价格还高,且投入少,经济效益显著。因此,适当减少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小杂粮生产,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也是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靖边在南部干旱地区推广以小杂粮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依靠优势升级传统农业,建设了周河镇万亩间作套种推广田和五里湾乡荞麦、红芸豆及乔沟湾小杂粮科技示范园等种植基地,主推品种有榆荞-4荞麦、伊选红糜等,形成荞麦、草豌豆、芸豆优势生产区及靖边荞麦、苦荞等名优小杂粮,带动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6.6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7%,拉动了周边县乡的小杂粮产业发展,使靖边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