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栽培技术 >  玉米高效生态生产实用技术

玉米高效生态生产实用技术

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村网 阅读数:

       按照农业部对全国玉米生产提出的 一增四改 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集成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提出十项主推技术。 
       1、选对优良品种。品种在农业生产要素中始终处于最为先决、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我市种植玉米品种多达上百个,杂乱无章,严重影响玉米总产,应当适当集中统一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潜能把最好的品种种植到最适宜的地方,几年来,市种子管理站和市农业中心每年都进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际应用调查特别推荐以下品种为我市今后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①主食玉米主推:垦粘1、垦粘2、庆海黄粘、北糯1号、辽原1号、郑单958、先玉335、北育288、博玉1、中质六号、丹玉5102、丹玉5097、丹科2151、新丹玉13等;②饲料玉米主推:嘉吉647、丹玉402、铁单19、屯玉99、丹玉27、丹玉39等;③深加工型玉米主推:华单208、华单21、东单90、东单70、东单60、博玉1、屯玉99、北育09、北育298、盛单218、丹玉88等品种。④水浇地玉米尽快实现稀改密种植,推广高产专用耐密品种,品种有:先玉335、郑单958、津北288、北育09-5C、北育298等。⑤坡台地玉米主推品种有:新铁单十、新丹玉13、丹玉5102、丹玉5097、中质六号、北育298、郑单958、丹玉39、东丹335、华单21等。 
       2、改革种植形式。国际国内高产玉米生产发展趋势是密植、中完熟、稳产优质的靠群体生产的品种,这些品种的特点:①株形紧凑,叶片上冲,适合高密度栽培,从而提高了叶面积系数,提高了光合效率, 万物生长靠太阳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吃太阳。人类在食物链的顶端,利用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②产量稳定、稳产。③轴细、出米率高、容重高、品质好。我市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以稀植大穗品种为主导,行距小,通风透光性差,光合效率低。我们知道 穗三叶 70%的籽粒产量形成是由他来完成的,我们大垄的目的就是改善穗三叶的环境条件,使其发挥*作用,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光合生产率,因此,必须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形式。(1)采用2:空种植形式,既(1.5+1.5)尺:(1.5)尺空垄种植,放大行距,缩小株距,解决 玉米海 通透性差问题。(2)或者直接采用2.0+0.7 尺大垄清种,把肥苗集中二分之一的利用面积上,加大密度亩保苗4000-4500株/亩。(3)也可以采取2:4或3:3玉米、大豆交互换带间作种植形式和玉米小麦套作(1.5+1.5)尺:3尺种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但行距不能少于1.5尺。我市玉米生产普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追肥偏早,我们要求氮肥后移在大喇叭口后期追肥,由于垄小怕伤根,农户往往很难做到,而垄小改大后就可以实现氮肥后移目标。 
       3、旋耕深松整地和秸杆还田旋耕深松整地和秸杆还田,是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也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部11月30日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工作的紧急通知》,把旋耕深松秸杆还田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重点支持范围。旋耕深松整地秸杆还田的好处是可以打破犁底层(深40CM)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建立土壤水库,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出台的对土地保育政策,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旋耕的目的是把粉碎的秸杆埋入地下,增加土壤有机质,旋耕深松工作要一次性完成。在入秋后到立冬前完成。秸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还予农田急需的钾肥。 
       4、适时播种, 一早赶三前 抗旱精播抗旱精播保全苗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一早赶三前技术就是通过适时抢墒早播种,赶在春旱之前(充分利用反浆水);追肥早在伏旱之前(使玉米需肥需水临界期与七、八月雨热期同期高峰相吻合);玉米成熟在霜冻之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促进玉米早熟增产)。①我市玉米*播种期是4月20~5月1日,早播时间为4月15~25日之间,*时间为20日。地温指标,10厘米土壤地温稳定在7-8℃之间即可播种。②种子抗旱处理技术。使用玉米生物浸种剂和抗旱保水剂处理。③播种质量。播种前要进行晒种,种子下地前要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购买种子要选择三证齐全大公司生产的合格种子,播量为2-2.5公斤/亩。保证播种深度适宜,盖土一致,提高出苗整齐度,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5、合理密植水浇地玉米:我市玉米生产普遍问题是密度不够,多数都种植稀植大穗品种,密度2900-3000株,这显然不符合发达地区玉米生产标准,我们讲在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玉米生产还有较大增产空间,美国加洲高产田玉米亩产可达3000斤,增产原因,就是依靠群体增产,这就需要我们今后要坚定不移地改种专用耐密高产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津北288等。无论是间作、套作还是2:空,或者是2尺大行距均垄种植,密度必须达到4000-4500株左右规模为宜。清种(2*0.7尺)玉米大豆间作(1.5*0.45尺)米麦套作1.5*0.5)尺。目前,我市水浇地玉米单产水平在800公斤左右,通过稀改密措施,单产水平提高到1000公斤水平是可行的。总之,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是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坡台地玉米密度维持在3500株左右,(1.5*1.15尺)。 
       6、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总的原则是多施农肥、限量化肥,稳氮、增磷、补钾、调微。并且做到以磷调氮和以水调肥。目前农村积攒农家肥的热情不够,农肥对土壤的保育和粮食的增产是化肥不可替代作用,特别是驴、马厩肥多数农户现在已不当肥了,河套里到处丢,它是很好的生理热性肥料,对壮苗早发起到关键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苗期病害。从生态农业而言,施用农肥,通过过腹还田,建立农业生态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良性循环,符合现代循环农业经济要求,也更符合现代生态农业要求。在多施农肥的基础上, 定量施用化肥,农业中心从2005年对全市耕地都进行了土壤养分含量化验分析,将测土知识体系定量分析和数字表达系统,应用到田间水肥管理,建立作物目标产量与地块实际供肥能力动态管理模型,用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是这次全国性测土配肥的最终目的。他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作物栽培模式经验性强、适应性窄、定量化弱的难题。引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就目前我市平肥地玉米种植产量指标1000公斤投肥指标是:优质农肥4000公斤,配方施肥:底肥复合肥45公斤,追肥亩施尿素25公斤,锌肥0.75公斤,亩产700公斤投肥指标是:优质农肥3000公斤,配方施肥:底肥复合肥30公斤,追肥亩施尿素20公斤,锌肥0.75公斤。要求底肥深施,种肥隔离。 
       7、节水灌溉技术在全面完成土地整理的基础上,打井配套水利设施采取地下管灌,节约用水,因需供水,以水调肥。北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还可以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即起到节水的作用,又能有效延长生长期。 
       8、生态技术提倡玉米大豆交互换带种植立体间作技术或玉米小麦套作技术,它的好处:一是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功能叶片光合生产率,也降低了玉米病害发生的风险,生育期田间不感病,二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生物能转化率。5-6月份朝阳地区光热资源在全省居首位,由于提高了复种指数,从而也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三是在提高选种指数的同时,减少地面幅射,降低 三伏 干旱天气田间温度。近几年,我市在巴图营乡、泉巨永乡两乡集中连片种植千亩以上,取得了成功经验。2008年在巴图营乡大夫营村落实推广粮食高效生态生产模式面积600亩,粮豆平均混合单产实现950公斤,(其中玉米单产900公斤,大豆50公斤)比常规均匀垄清种玉米增产25%。2009年,在泉巨永乡十二吐莫、双山子两村落实推广面积1100亩,在大灾之年平均单产实现612.8公斤(其中:玉米平均单产547.8公斤,大豆平均单产65公斤)比相邻常规栽培地块单产400公斤,亩增产粮豆212.8公斤,亩增收535.5元,项目区农民纯增收58.9万元。增产幅度达53.2%推广的玉米品种是丹科2151、丹玉39等品种,密度4000-4500株/亩;大豆品种有东豆50、东豆1号,密度1万株/亩左右。 
       9、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1)玉米螟我市玉米生产田主要虫害为玉米螟,可采用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杜绝农药污染。(2)玉米粘虫:1、用0.04%除虫精粉2公斤/亩,喷粉防治。2、20%马氰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3、20%速灭杀丁乳油1000倍液喷雾。(3)玉米根腐病:最好的办法是采取轮作。我市多数地块都是由于缺钾引起的根腐病,首先要补充钾肥,亩用氯化钾8-10公斤,或草木灰80-100公斤,施用时氯化钾最好用溶水灌埯,草木灰宜单独施用。切忌与化肥和水粪一块施用,可选用多元复合肥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也可采用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40%乙磷铝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100克药液。在7-11片叶时,采用喷施生物调节剂金福乐,一袋兑水15公斤,均匀喷施,不可重喷。 
       10、推进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种植首先要解决好 小农户 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通过新农村建设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使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重新分工分业,使土地向种田能手中转移,以实现规模经营。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翻、耙、压、起、播、管、收等农田作业的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城乡经济一体化三轴联动方能奏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沈阳市新城子区道义乡大辛二村,由于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采取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后仅有10人就能经营4000亩耕地。 

畜牧家禽网编辑:zlagronet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