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灌溉运用技术 >  典型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比较分析

典型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比较分析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摘要:不同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灌区工程状况、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灌溉技术、土壤类型等的影响,在相同的测算方法下,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不同的。通过全国典型区域(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区域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具体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区域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节水措施。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自然条件、灌区工程状况、灌区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灌溉技术、土壤类型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为基础,分析我国典型区域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差异性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探讨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对策措施,为制订规划、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对比分析的需要,本次选择特点与差异性显著的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等4个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和山东6省(直辖市),该区域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6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该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缺水严重;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海南6省(直辖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十分丰富,河流较多,水资源量丰沛,降水平均达1 200 mm以上;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和西藏6省(自治区、直辖市),该区降水丰沛,河流众多,水资源量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

  一、不同区域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分析

  4个不同分区基本情况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如表1所示。

  1.华北地区

  (1)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分析

  经过2006、2007两年的测算,华北地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我国最高的地区,为0.57,远高于其他3个地区。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域水资源紧缺,土地资源相对较好,平原面积广阔,土地平整度好,灌溉管理水平较高,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相对较大,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广泛。另外,该区井灌面积比例远大于其他地区,而且经济相对较发达,近年中央和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如,北京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高达85.6%,井灌区的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87.6%,是全国喷灌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方式采用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北京市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管理精细,因此,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全国最高的省(直辖市)之一。天津市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灌溉管理状况与北京市较为相似,但其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和井灌区的比例都要小于北京市,所以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稍低于北京市;河北省和河南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两省井灌区比例分别高达74.1%和62.4%,同时由于河北省水资源比较紧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要远高于河南省,因此河北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要高于河南省。山西省的水资源条件、灌溉管理水平等都有利于促进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但由于该省井灌区比例在华北地区最小,并且大中型灌区的比例远高于华北其他各省份,因此,山西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同区域的其他各省。

  (2)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建议

  北京、天津在城郊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区应推广喷、滴灌技术,在集中连片和条件成熟的地区应积极推广利用雨洪、微咸水和再生水替代地下水灌溉。河南、山东等引黄灌区宜以发展渠道防渗为主,配套完善现有灌区的渠系、工程设施及量水网络;河北等地下水超采区应采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综合措施,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建设,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

  2.东南沿海地区

  (1)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分析

  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降水丰富,但区内河流水系比较分散,而且河短流急,流域面积较小,调蓄能力严重不足,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该地区山地和丘陵较多,以小型灌区为主,大量梯田的水重复利用提高了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同时,该地区经济发达,管理水平较高,各省份现有工程质量较好,有一定的节水灌溉发展潜力,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因此,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南方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高的地区,2007年均值达0.50。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都超过了0.50,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该区域内灌溉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保证了其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其次是4个省份的节水工程面积比例分别达到41%、66%、57%、65%,都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同时4个省份的中、小灌区面积比例较高,分别为79%、76%、91%和67%。但广东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明显低于其他省份,这主要在于广东省水资源丰富,灌溉引水条件较好,大中型灌区比例达到43.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仅为8%。

  (2)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建议

  东南沿海地区沿河湖的小型提水灌区可采用移动式喷灌;山丘区、黄土丘陵地区应适度发展水窖等微型集雨工程,推广喷灌、微灌和坐水点种等节水灌溉技术,并优先发展山前区自压喷灌;渠灌区要结合土地平整,确定合理的沟畦尺寸,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水稻区应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大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3.西北地区

  (1)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分析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经济较落后,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灌溉条件差异极大,但该区域整体上水资源短缺严重,比较重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近年国家与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灌区节水改造,灌区工程设施相对完好。同时,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型灌区占各自省份灌溉面积比例分别为74%、77%、93%、55%、63%、86%和88%,相对较大,且该地区除灌溉用水外,还担负着区域天然生态林、草和湖泊湿地的用水,维系区域生态稳定的任务,因此,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为0.46。由于西北地区灌溉条件差别较大,其省份间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差别也较大,为0.40~0.50。同时,由于陕西和甘肃两省水资源紧缺,灌溉管理精细,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分别达到62.3%和76.8%,因此,两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较高;而宁夏、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的大部分灌区大量引用黄河干流水灌溉,灌溉管理粗放,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很低,因此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明显低于区内其他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灌区虽然主要以大中型、长距离自流输水灌区为主,且其面积超过总灌溉面积的86%,但由于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相对较高,为32.8%,居该区域中等偏上水平;青海省灌溉管理相对粗放,虽然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为39.2%,但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相对较低。

  (2)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建议

  该区域大中型灌区宜以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改造为主;井灌区和扬水灌区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西部旱作区积极推广喷灌;其他旱作区以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建设为主。宁夏、内蒙古和青海省(自治区)还应大力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按量收费;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加强与完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4.西南地区

  (1)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分析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灌溉条件较差,经济落后,节水灌溉面积的比例较小,灌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区内广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自治区)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占比大,分别为61%、51%、60%和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该区域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2006年仅为0.38、2007年为0.39,是我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低的地区,但区域内各省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有明显差异。

  (2)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建议

  应加大灌区改造投入,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与改造,同时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二、结论

  测算结果表明,影响各省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各自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节水灌溉工程状况、灌区规模和灌溉管理水平等。在水资源供需紧张、节水灌溉工程比例较高、小型和井灌区面积比例较高、灌溉管理水平较高的省份,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较高。整体来看,我国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明显低于北方省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节水工程面积和井灌区面积比例大,灌溉管理水平高,是我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高的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中小型灌区为主,而且节水灌溉面积比例、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灌溉用水水平较高,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我国南方最高的地区;西北地区灌区规模主要以大中型、长距离输水灌区为主,区内各省份灌溉条件差异较大,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明显低于华北地区;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节水灌溉面积的比例与灌溉管理水平较低,是我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低的地区。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qxfdz2000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