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西藏日报 阅读数:
“十一五”时期,班戈县全县三万多人民在那曲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努力,全县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二五”期间,班戈县将正视各种机遇和挑战,蓄势待发,谋取更大的跨越。
绘就大美蓝图
“十二五”期间,班戈县如何发展,沿着怎样的思路前行?班戈县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实际,积极谋划,一张美好班戈蓝图就此绘就。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班戈实际的发展路子上迈出新步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同时,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牧民增收、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等关键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使跨越式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跨越式发展,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班戈!”班戈县县委书记巴塔非常自信地说。
经济增长加快。保持生产总值年递增13%,到2015年达到5.4亿元;产业结构由28∶5∶47调整到22∶26∶2,强化产业结构的“三二一”格局,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到2015年,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年递增11%;牲畜存栏总量控制在280万头(只,匹)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到2015年,班戈县将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递增8%。
基础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乡镇通油路率达到80%,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90%。立体交通体系和运输服务体系得到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得到健全,能源替代工程得到发展,实现村村有保障供电。城镇防洪能力提高,保灌面积扩大,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通邮频次增加,传输网络建设得到完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牧区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有所提高。牧区和城镇的防灾抗灾体系建设完成。
新牧区建设更加有力
在“十二五”期间,班戈县将重点从七个方面加强牧区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发展。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牧区经济稳步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和对口援藏投资向牧业和牧区倾斜的机遇,加大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牧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精品牧业生产区;进一步调整牧业生产结构,建立多元化的稳定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快畜群结构调整,组织实施好绒山羊等优势畜种的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优势畜种的覆盖面,建设优质牧草安全生产基地;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实现牧业投资进一步向增加牧民收入方向转移;加速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不断提高牧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保持牧业快速、稳定发展,提高牧业综合效益。
加强科技工作,构建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牧业科研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的品种选育推广和适应高寒环境的新品种选育,解决好高原病虫防治问题,探索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技术。改革牧业科技推广体制,鼓励科技人员到牧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示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示范和推广力度,提高牧业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建设完善覆盖全地区的畜牧、兽医、草原技术服务推广站,健全和完善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深化牧区改革,落实惠农政策。继续坚持和完善“三个长期不变”政策。继续实施基本草场保护制度,鼓励和支持草场使用权有偿流转。强化兽医制改革工作。积极扶持养畜大户,发展规模经营。进一步落实良种补贴等农业补贴和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业税费改革,切实减轻牧民群众负担。积极探索有利于牧民增收和牧区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形式,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扶持发展牧区经纪人,加快牧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促进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坚持把加快牧业产业化示范点建设作为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不断发展壮大牧区集体经济,力争在每个乡镇建立1到2个示范点。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班戈县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探索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的牧业发展新机制。发展订单牧业,引导企业与牧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千方百计加大牲畜出栏力度。
加强牧业资源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以草地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牧业资源保护建设。加大现有牧草地的保护力度,加大对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的投入,有计划地增加适合畜牧业发展的草地类型。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畜粪等生物能源直接利用,提高生物能源利用效率。
增加牧民收入。班戈县将加强牧民培训,提高牧民素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善长效脱贫机制。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牧民收入。继续完善牧民增收政策,逐步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优化牧业结构,充分挖掘牧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带动牧民增收。加快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流通业为重点的牧区二三产业,拓宽牧民就业增收空间。积极培育劳务经济,优化务工环境,疏通就业渠道,增强牧民市场进入率,加快牧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拓宽就业和创收渠道。加强资源采集业管理,做到科学利用、有序开发,确保牧民收入稳定增长。
提升特色产业 增强发展后劲
汽车的运行需要动力,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当然离不开有力的后劲,“十二五”期间,班戈县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制约因素,以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为抓手,从本土发展出发来寻找和增强后劲。
壮大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肉类加工,以牦牛肉加工为重点,发挥肉类产品质量优势,发展绿色食品工业。按照国际肉类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肉类综合加工企业。鼓励发展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肉类加工产品,大力提高肉类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发展以牛羊冷却肉为主的产品系列,促使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实现肉类加工现代化。加大对附加产品的综合开发,打造知名品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以高起点、规模化乳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乳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乳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精深加工和转化能力。
整合资源,提高绒毛(皮革)产业集中度,绒毛(皮革)产品从出售原材料为主向精加工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通过开发功能性产品,不断增加羊绒、羊毛、皮革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以草原资源和牧草基地为依托,发展饲草加工业,在条件较好的人工种草基地建立饲草加工厂,促进饲草料生产基地化,形成饲草料的种植、收割、加工与储运一条龙,实行自然放牧与补饲相结合。
大力发展物流业。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班戈县交通区位优势,把加快物流业网络发展作为班戈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不同内容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和相关行业部门提供信息支撑。
加快发展藏药业。注重藏医药业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开展对藏药材资源的调查,重视藏医药理论和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继续开展藏医药文献和传统秘方的收集、抢救、挖掘和整理,建立班戈藏医药文献数据库。积极鼓励牧民种植藏药材,通过技术指导、科学种植、重点扶持,为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利益共同体。
注重藏医药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制。加大对藏药生产工艺的技术研究,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藏药产业进行提升和改造,发展藏药材精深加工,实现种、产、销一体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藏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壮大藏医药企业。发展壮大藏药生产加工企业,实现现代藏药工业化生产。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形成现代藏药的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发展民族手工业。充分利用班戈县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优势,继续开发培育具有藏北民族特色的地毯、挂毯、牛羊骨工艺品、唐卡、民族服饰、金银铜器等外向型特色产品,进一步挖掘民族手工业发展潜力。
加快发展旅游业。借助纳木错*风景区成立的时机,全面开展资源普查工作,做好旅游规划。进一步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全面、详细地掌握全县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评价。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
充实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围绕塑造“神奇藏北、魅力羌塘”的旅游主题形象,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纳木错天湖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游;以岩画、羌塘*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西部草原风光猎奇探险游。
适度发展采矿业。全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勘查管理体系,建成基础地质、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走联合规模开发的道路,不断提高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