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蔬菜技术 >  生菜的栽培技术要点

生菜的栽培技术要点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叶用莴苣又称生菜,是菊科莴苣属中能形成叶球或嫩叶供食的1―2年生草本植物。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做到不用农药而获得无公害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一、栽培季节

  根据生菜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东北、西北的高寒地区多为春播夏收。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的发展,利用保护设施栽培生菜,已基本做到分期播种、周年生产供应。秋季栽培时要注意先期抽薹的问题,应选用耐热、耐抽薹的品种。

  二、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半结球生菜有意大利全年耐抽薹、抗寒奶油生菜等;散叶生菜有美国大速生、生菜王、玻璃生菜、紫叶生菜、香油麦菜等。

  三、培育壮苗

  生菜种子小,发芽出苗要求良好的条件,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

  ①苗床准备:当旬平均气温高于10℃时,可在露地育苗,低于10℃时,需要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夏季育苗要采取遮荫、降温、防雨涝等措施。苗床土力求细碎、平整,每平方米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20千克,磷肥0.025千克,撒匀,翻耕,整平畦面,播种前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在畦面上撒一薄层过筛细土,随即撒籽。育苗移栽约25克种子可栽1亩大田。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用水打湿放在衬有滤纸的培养皿或纱布包中,置放在4-6℃的冰箱冷藏室中处理1昼夜,再行播种。为使播种均匀,播种时将处理过的种子掺人少量细潮土,混匀,再均匀撒播,覆土0.5厘米。冬季播种后盖膜增温保湿,夏季播种后覆盖遮阳网或稻草保湿、降温促出苗。

  ③苗期管理: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6-20℃,夜间10℃左右,在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可采用营养钵和分苗床的两种方式,营养钵分苗能更好的保护根系,定植后缓苗快。分苗前苗床先浇一水,分苗畦应与播种畦一样精细整地,施肥,整平,移植到分苗畦按6-8厘米栽植,分苗后随即浇水,并在分苗畦上覆盖覆盖物。缓苗后,适当控水,利于发根、苗壮。不同季节温度差异较大,一般4-9月育苗,苗龄25-30天左右,10月至翌年3月育苗,苗龄30-40天。

  四、定植

  小苗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时要尽量保护幼苗根系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根据天气情况和栽培季节采取灵活的栽苗方法。露地栽培可采用挖穴栽苗后灌水的方法,冬春季保护地栽培,可采取水稳苗的方法,即先在畦内按行距开定植沟,按株距摆苗后浅覆土将苗稳住;在沟中灌水,然后覆土将土坨埋住。这样可避免全面灌水后降低地温给缓苗造成不利影响。

  五、田间管理

  ①浇水:缓苗水后要看土壤墒悄和生长悄况掌握浇水的次数。一般5-7天浇一水。春季气温较低时,水量宜小,浇水间隔的日期长;生长盛期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湿润;叶球形成后,要控制浇水,防止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烂心;保护地栽培开始结球时,浇水既要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要,又不能过量,控制田间湿度不宜过大,以防病害发生。

  ②中耕除草:定植缓苗后,应进行中耕除草,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

  ③追肥:以底肥为主,底肥足时生长前期可不追肥,至开始结球初期,随水追一次氮索化肥促使叶片生长;15-20天追第二次肥,以氮磷钾复合肥较好,每亩约用15-20千克;心叶开始向内卷曲时,再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用20千克左右。

  ④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干腐病、顶烧病等;虫害主要有潜叶蝇、白粉虱、蚜虫、蓟马等。叶用莴苣大都用于生吃,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

  六、病虫害防治

  生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及菌核病等。其中以菌核病及软腐病的危害较大,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易发病。采取轮作,适当减少栽植密度,浇水不要过多,经常浅锄划,保持土壤表面干燥。经常清洁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除枯叶集中烧毁。发病后可喷施农用链霉素和代森铵。在高温高湿季节每5~7天喷一次百菌清,起到预防的目的。

  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地老虎等,用氧化乐果、速灭杀丁等防治。

  七、采收

  生菜叶球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稍迟就会影响品质。散叶生菜定植后40天左右就可采收,单株重0.2~0.4千克;结球生菜定植后50天即可采收。单株重0.4~0.5千克。亩产量:早熟品种1000~1500千克,中、晚熟品种亩产2500千克左右。

畜牧家禽网编辑:superjunior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