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疾病防治 >  鸡痘的综合防治

鸡痘的综合防治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随着天气的变化,蚊子常驻鸡舍,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麻烦。鸡痘成为这段时间最为流行的疾病,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体表无毛、少毛处皮肤出现痘疹或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假膜为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病因

  蚊子吸血,在本病中起着传播病原的重要作用。

  蚊子吸取过病鸡的血液,之后即带毒长达10天~30天,其间易感染的鸡就会通过蚊子的叮咬而感染。

  鸡群恶癖,啄毛,造成外伤,鸡群密度大,通风不良;鸡舍内阴暗潮湿,营养不良,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没有免疫鸡群或者免疫失败鸡群高发。

  流行特点

  侵害30天以上鸡群,主要以皮肤型、眼型、黏膜型和混合型出现。开始以个体皮肤型出现,发病缓慢不被养殖户重视,接着出现眼流泪,出现泡沫,个别出现鸡只呼吸困难,喉头出现黄色假膜,造成鸡只死亡现象。

  临床症状

  鸡痘病毒可根据机体的发病情况分为黏膜型鸡痘、皮肤型鸡痘。

  黏膜型鸡痘特征 口腔、喉头、气管、眼睑等黏膜表面长有黄白色的小结节,这层黄白色假膜有坏死的黏膜组织和炎性渗出物凝固而成,很像白喉,故称作白喉性鸡痘。

  皮肤型鸡痘特征 鸡身体无毛的地方或在稀少的地方,特别在鸡冠上、肉垂、眼睑、嘴角、翼下、腹部、腿等处长有白色小节结,很快增大,初期是白水泡,中期发黄,后期发黑。

  病理变化

  黏膜型鸡痘,在口腔、鼻、咽、喉、眼或气管黏膜上有隆起的白色结节,成黄色奶酷样坏死。

  皮肤型的特征为长在表皮下层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节结,初期为湿融,往后变成干燥,外观成圆形,不规则皮肤变成粗糙成灰色暗棕色结节,干燥的切开出血,到后期湿融而脱落。

  治疗措施

  马上紧急接种健康鸡群,鸡痘疫苗5倍量刺种。

  每天带鸡消毒。

  皮肤型鸡痘可以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抹。

  黏膜型可以小心除去假膜后喷入消炎药物。

  眼型的用双氧水消毒后滴入氯霉素眼药水。

  药物治疗 七味抗毒饮+病毒灵+大肠金+维多利,混合饮水,连用5天。

  预防措施

  每年在发病季节到来前,及时用鸡痘疫苗刺种。

  消灭和减少蚊蝇等吸血昆虫危害, 经常消除鸡舍周围的杂草,填平臭水沟和污水池,并经常喷洒杀蚊蝇剂;对鸡舍门窗、通风排气孔安装纱窗门帘,防止蚊蝇进入鸡舍,减少吸血昆虫的传播。

  改善鸡群饲养环境,尽量降低鸡的饲养密度,经常对鸡舍通风换气,勤打扫,勤消毒,鸡出笼后应将舍内的垫料、粪便等杂物全面清除并消毒,饲养用具沸水消毒;遇高温高湿季节,应加强通风和防湿防潮;加强鸡群饲养,保持日粮营养全面,以增强鸡群的抗病力。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xfx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