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疾病防治 >  雏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雏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2周龄~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雏鸡拉白色稀便及糊肛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实践中具体病例的诊治,就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预防措施和药物防治等方面做一概述,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发病情况

  山西省长子县一养殖户2008年11月10日购进苗鸡3000只,11月14日死亡70多只,而后死亡逐日增多,病情加重,于是到市兽医院就诊,专家诊断为雏鸡白痢杆菌病,遵医用药3日~4日后得到治愈。

  临床诊断

  多数病雏精神沉郁,不喜欢活动,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畏寒怕冷,闭目缩颈,呆立不动,拉白色浆糊样粪便,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个别鸡呼吸困难,拉白色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糊住,干结后形成硬块,堵塞肛门,排便困难。

  病理变化

  病死鸡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呈淡黄色、油脂状和干酪样;部分鸡可见化脓性关节炎,肝脏肿大、出血,呈土黄色,有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胆囊扩张,脾脏肿大、出血,质地变脆;部分鸡出现肺脏充血、肾脏肿大、盲肠膨大、心脏扩张、肺炎和大小肠出血等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采取病变肝脏并剪碎,用亚硒酸盐亮绿增菌液增菌37℃培养18小时~24小时,然后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SS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均可见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完整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有灰白色、边缘整齐、易乳化、不溶血菌落。

  血清学试验 应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在20℃以上室温条件下,取一小滴沙门氏杆菌全价血清滴于一清洁玻片上,再挑取上述普通琼脂斜面上纯培养物少许与玻片上的全价血清混匀成浓菌液,混匀后摇动玻片,在2分钟内出现明显的块状凝集,取上述普通琼脂斜面上纯培养物少许与沙门氏杆菌多价O血清做凝集反应试验。结果判定为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鉴定,可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药物治疗

  在治疗本病时,选用对该病敏感的新霉素,同时用增蛋类药物复方黄连素可溶性粉等中西药配合治疗,补充一些电解多维来缓解应激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天后回访,病情得到了完全控制,除用药当天死亡50多只外,其余恢复良好,雏鸡精神、食欲和饮水正常。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要在开产前进行鸡白痢净化,检出阳性鸡淘汰;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并且要调整饲养密度,通风换气,减少各种应激。

  小结与体会

  由于鸡白痢沙门氏菌为常在致病菌,抗原变异性极大,稍不注意即可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各养殖(场)户和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应该对该病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种鸡场和孵化场必须进行鸡白痢的净化工作,操作时主要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现场检疫,淘汰阳性鸡,同时坚持贯彻兽医卫生综合防治措施,必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净化防控的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良好的营养、恰当的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等,尽量减少不良刺激,雏鸡入舍后要及时饮水和采食,注意雏鸡保温,确保向广大养殖户提供合格、健康的种蛋、雏鸡,同时密切注意鸡白痢沙门氏菌发病特点的新变化,科学地进行防控。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xfx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