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都属于病毒病,在初侵染源和发病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应区别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5月中下旬是蚜虫的迁入高峰期,由麦田、油菜田迁入后7~10天出现发病高峰。幼苗期发病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拔节期发病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扩展至整片叶形成白花叶;后期感染的病株仅上部几片叶表现花叶症状。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播,玉米出苗至6叶期是感病期,6叶以后很少染病。发病初期,幼叶中脉两侧叶脉间出现透明虚线小点并逐渐增多,叶背叶脉上产生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短,植株矮化,顶叶簇生。
预防矮花叶病应选用抗病品种和包衣种子,增强种子抗病力;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期,使幼苗感病期避开蚜虫传毒高峰期;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足墒播种,及时去除田间、地边杂草,拔除病苗并带出田外销毁,适时追肥、浇水和中耕。麦田和油菜田发生蚜虫时,可用抗蚜威、乐果等药剂喷雾防治。玉米发病初期可用小叶敌抗病毒营养液或菌克毒克与磷酸二氢钾喷洒,控制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防治粗缩病,宜选用掖单20、鲁单50、农大108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或提前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使玉米苗期与灰飞虱迁飞高峰期错开;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小叶敌抗病毒营养液拌种,提高玉米苗期抗病能力;出苗后,结合防治蚜虫,用菌克毒克和多元磷酸二氢钾喷雾,连续喷2~3次,钝化病毒,控制粗缩病发生。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