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种植技术 >  五改夏玉米种植方式促增收

五改夏玉米种植方式促增收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多年来,由于夏玉米种植方式存在一些误区造成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近几年来,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了改变夏玉米种植方式是促进夏玉米增产增收的关键,为此提出如下“五改”措施。

  1.改晚播为麦田套种和抢直播 光资源不足是夏玉米中晚熟品种玉米实现高产的限制因素,麦田套种能增加300℃左右的积温,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据多点实验调查中晚熟玉米品种套种较直播667平方米增玉米66.5~82.9千克,增产13.3%~16.7%。由于受旧种植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往往是在小麦收获后采取直播的方式种植玉米,而常年玉米套种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0%~30%,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遇到芽涝,秋旱,后期低温等不利气候条件时还会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应改晚播为套种,对不能套种的,麦前结合浇麦黄水造墒,麦后抢茬直播,使播期提前10~15天,保证玉米高产,稳产。

  2.改单一施肥为配方施肥 长期以来。农民在玉米施肥上习惯施用氮素化肥,忽视氮磷钾和微肥的作用,造成养分单一,增产效果不理想,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适用氮素化肥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增施25千克,50千克,75千克磷肥,每千克磷肥分别增产玉米1.90千克、1.72千克、1.45千克;每667平方米增施10千克、20千克、30千克硫酸钾,每千克硫酸钾分别增产玉米4.85千克、3.46千克、2.26千克,每667平方米增施0.5千克、1千克、2千克、4千克每千克硫酸锌分别增产玉米105.8千克、68.6千克、30.2千克、38.5千克,据此,提出了“既适当增氮,又分别增磷增钾增锌”的四增原则。要求667平方米施标准氮肥50千克,标准磷肥4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硫酸锌1~2千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施肥方法比单一施氮增产24.8%~35.2%。

  3.改集中施氮肥为分期施肥 多年来,农民习惯在大喇叭口期进行氮肥“一炮轰”集中施肥。这种施肥方法既不利于套种玉米培育壮苗,又不能满足高产田灌浆期对肥料的需要,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氮肥的需要和不同播种方法的需肥特点,提出如下氮肥分期施用方案:高产田实行“三攻”追肥法,当叶龄指数30%时,施入总施肥量的30%左右的氮肥攻秆,当叶龄指数60%时,施入60%氮肥攻穗,其余10%在灌浆期施入攻籽。一般田分两次,分别在叶龄指数30%和60%时。套种玉米掌握前重后轻,第一次施入60%,第二次施入40%。直播玉米前轻后重。实验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较“一炮轰”施肥增产9.9%~12.1%。

  4.改放松为加施中后期管理。 玉米生产的中后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常因干旱、脱肥、早衰、红蜘蛛危害等原因造成减产,因此应该注意采取措施加强中期管理,一是对有脱肥倾向的地块补施攻籽肥,防早衰增粒重,二是遇旱及时浇水,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以上,三是红蜘蛛发生时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倍液或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连施2~3次,将其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

  5.改早收为适时晚收 农民在采收玉米时,普遍存在着收获偏早的现象,一般都是在授粉后40天左右,苞叶发黄时就进行收获,此时灌浆尚未结束严重影响产量。据多品种多点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乳线下移1/2处,此时苞叶刚刚变黄,千粒重平均324.7克,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此时苞叶松散发白,千粒重平均357.2克。从乳线下移1/2到乳线基本消失,历时10天,千粒重增加31.5克增产10%。因此,玉米收获应在籽粒乳线基本消失,苞叶发白变干时收获。 综上所述,只要注意改变旧的种植习惯,培养正确的种植习惯就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畜牧家禽网编辑:zlagronet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