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金农网 阅读数:
“坐在电脑前点击一下鼠标,棉花地灌水就能轻轻松松地完成。”种了10年棉花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九零团九连农工郭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这样描述滴灌植棉给他们带来的新景象。
她比工厂的工人还轻松,只须鼠标一点,就知道棉花地里是否需要水、肥,缺什么,就补什么,太方便了,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在8月初的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我们来到九零团九连4号井棉田。这里的棉花长势喜人。一连走了几个条田也没见人影,只听见条田林中的鸟鸣。
正准备起身,从二号井棉田驶来一辆摩托车,是连长田文江骑摩托车已跑遍了连队条田。我们迫不急待地问:“早上8点,迎着晨风,正是劳作的好时机,这里的棉田怎么静悄悄的?”
田连长回答说:“今年职工可轻松了,感到种地没有压力和负担。地埋滴灌有它明显的优势,不仅节省劳力、节约成本、产量高、省水、省肥、省工、省时,且不再施肥中耕,地边地头棉花也长得非常好。现在,职工就只等着拾棉花了。”
10点多钟,我们来到1号井棉田,只见几位身着时髦服装的人走在条田林阴道上。得知他们是连队职工,我们便与他们聊了起来。
农工郭英自豪地说:“过去传统灌溉,职工确实很苦。从春灌、整地、打埂子、浇水、锄草等工作,活一项接一项干,忙都忙不过来。自从采用了节水滴灌新技术,把浇水、打埂子、搬管子之类的活全省了,职工自然轻松了许多。”
我们低头一看,地里的棉花长势均匀,棉株旺盛,地面却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灌水的痕迹。
“你们现在种地真轻松。”我们说。
“前几年搞起了喷灌,换喷、翻条田扛管子一身水、一身泥,而今引进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不用人工天天去地里干活。这不,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出来逛逛风景。”和郭英在一起的几个职工说。
职工吴艳凤抢着说,“过去淹灌要穿胶筒雨鞋,扛着铁锹下地打埂子;喷灌虽少了铁锹,但要搬管子,还得淋一身水,喷水一周都轮换不过来,白天黑夜人守在地里。遇上刮风下雨天气,无法喷水。滴灌不仅节省劳力、机力费、水费,而且操作方便,只须轻轻一按开关,就是穿着皮鞋下地,也没事儿。”
赵云英不好意思地说:“过去我们承包40亩棉花,两口子忙前忙后还顾不过来。今年,我们两人承包80多亩滴灌棉花,把过去的大水漫灌变成了‘润物细无声’式的节水灌溉,反而觉得轻松了。”
连队支部书记周龙华很自信地说:“九连是国家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滴灌自动化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地埋滴灌比地面滴灌更具有节水、增产、降耗等效益,可增产30%,节水50%以上,节约肥料30%。全连160户已有90%的职工滴灌植棉,明年我们要建成农五师第一‘滴灌连’。”
九零团团长吕国柱说,九零团位于全国著名的阿拉山口风口前沿,是一个严重缺水的边境团场,年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近3000毫米。目前,该团已实现了100%节水灌溉,每年将节水280万立方米,建成7万多亩地的节水农业灌溉体系,节水灌溉面积已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成为兵团发展节水农业的领先团场。地埋滴灌技术有显著的优越性,地埋滴灌节水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2001年团场从以色列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埋式滴灌技术,开始试验并获得成功。如今的农工都变成了农业工人,田间就是他们的“生产车间”,职工早已抛弃了传统的“铁锹、胶筒和马灯”三件宝,变成了“推闸放水拧开关”。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