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新华网 阅读数:
秋收已近尾声,正是整地备播时节。10月12日,记者在许昌县天和蔬菜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色。放眼望去,菜心、芥蓝、生菜、豆苗——绿油油的一片。在这片8000多亩的农场里,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灌溉喷头,每隔100多米就有一眼机井,每块田角都有太阳能杀虫灯,俨然一个没有顶棚的“蔬菜工厂”。
芥蓝田里,瘦小精干的罗长胜和几十位工友采下含苞待放的菜心,用小刀割成10厘米的小段儿,整整齐齐码放在塑料筐里,田埂边成排的塑料筐里装的是他们今天的“战利品”。
罗长胜告诉记者,他是贵州省安顺人,靠着丰富的蔬菜种植和加工经验,6年前受聘到这里当上了技术指导。现在他全家人都在这里,还带来不少老乡在此打工。问起收入情况,他笑了:“每月七八千块,加上老婆挣的,有上万元吧。”
罗长胜说,经过包装、冷冻和运输,他们收割的芥蓝24小时之内就能变成香港或澳门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他们采用了绿色无公害的种植方法,经过了精耕细作和深度加工,让这些普通的蔬菜价值飞升几十倍。
一筐筐蔬菜旁,质量检查员周卫东把采摘人员的姓名等信息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夹在菜心中间,以备之后的质量追溯。
白白胖胖的周卫东,怎么看也不像农民。周卫东说,他家就在蔬菜基地附近,他和周围几个村的乡亲们一样,把自家的田地都租给了天和蔬菜基地耕种,每年每亩能得到900元租金。
周卫东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他家的收入账:“我家5亩地承包费一年4500元,我在这儿打工一个月最起码1700多元,一年有2万多元,跟过去比,至少是翻番。”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