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施肥技术 >  科学喷施叶面肥

科学喷施叶面肥

畜牧家禽网  来源:金农网 阅读数:

  叶面肥有多少种类  

  作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叶片也能吸收养分,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或叶面喷肥,这种施肥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叶面喷肥可使养分吸收运转快,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且施肥量少,适合于微肥的施用,增产效果显著,尤其是土壤环境不良,水分过多或干旱低湿条件,土壤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急需补充营养以及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时,采用叶面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肥不足,增产效果较好。

  叶面肥的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全国范围约有数百种乃至千种之多。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第二类: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

  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第三类: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第四类: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一种叶面肥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微生物肥料提供的是能固氮、解磷、解钾等有益微生物,这些活的微生物能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可以带来几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转化空气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态氮为化合态氮,解析土壤中不能利用的化合态磷、钾为可利用态的磷、钾,并可解析土壤中的10多种中微量元素。二是通过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进作物生长,调控作物代谢,按遗传密码建造优质产品。三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根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粘液及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相结合,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进土壤蓄肥、保水能力。质量好的微生物肥料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改良土壤结构,改善作物产品品质和提高作物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国家批准登记的微生物肥料只有100多种,实际上生产的厂家已超过2000家,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肥料良莠不齐,广大消费者对谁优谁劣很难判断,在推广应用中的确有很多微生物肥料增产增收效果不佳,为了维护微生物肥料的声誉,确保其使用效果,建议广大微生物肥料消费者在推广应用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不能推广。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必须经农业部指定单位检验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后由农业部批准登记,而且先发给临时登记证,经3年实际应用检验可靠后再发给正式登记证。正式登记证有效期只有5年。所以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质量有可能出问题,不要大面积推广使用。

  2、有效活菌数达不到标准的微生物肥料不要使用。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克,大肥有效活菌数≥2000万/克,而且应该有40%的富余。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说明质量达不到要求。

  3、存放时间超过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微生物肥料的有效菌成活时间超过一年的不多,所以必须在有效期内尽快使用,越早越好,过期的微生物肥料效果肯定有影响。

  4、存放条件和使用方法须严格按规定办。微生物肥料中很多有效活菌不耐高低温和强光照射,不耐强酸碱,不能与某些化肥和杀菌剂混合,所以,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必须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科学保存和使用。

  怎样选购叶面肥  

  在选购叶面肥时,应注意包装标明的叶面肥的类型和功能,使叶面施肥的目的与叶面肥的功能一致;还应注意产品有无农业部颁发的叶面肥登记证号及产品标准证号,以确保叶面肥质量和施用效果。

  选用时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在作物生长初期,为促进其生长发育选择调节型叶面肥,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生产上常用于叶面喷施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肥料品种。

  叶面肥喷施技术  

  叶面喷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叶面喷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喷肥方法。

  喷施浓度要适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营养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应严格控制;还有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亦应严格按浓度要求进行喷施,以防调控不当造成危害。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浓度要求。以尿素为例,在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适宜浓度为1.5%~2.0%,在萝卜、白菜、甘蓝、黄瓜上为1%~1.5%,在马铃薯、西瓜、茄子上为0.5%~0.8%,苹果、梨、葡萄、茶上浓度为0.5%,葱、番茄、温室黄瓜上浓度为0.2%~0.3%。

  喷施时间要适宜叶面喷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因此叶面喷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因为养分易被淋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喷后3小时遇雨,待晴天时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喷施要均匀、细致、周到叶面喷肥要求雾滴细小,喷施均匀,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的背面,因为新叶比老叶、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吸收能力强。特别是对于桃、梨、柿、苹果等果树,叶片角质层正面比背面厚3~4倍,更应注意喷洒叶片背面,以利吸收。因此,叶面喷肥时,叶的正反两面都要喷,尽量细致周到。

  喷施次数不应过少,应有间隔作物叶面追肥的浓度一般都较低,每次的吸收量是很少的,与作物的需求量相比要低得多。因此,叶面施肥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3次。至于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如铁、硼、钙、磷等),更应注意适当增加喷洒次数。在喷施含调节剂的叶面肥时,应注意喷洒要有间隔,间隔期至少应在一周以上,喷洒次数不宜过多,防止出现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叶面肥混用要得当叶面喷肥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可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其增产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否则达不到混用目的。另外,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ph值在7左右中性条件利于叶部吸收。

  在肥液中添加湿润剂作物叶片上都有一层厚薄不一的角质层,溶液渗透比较困难,为此,可在叶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如中性肥皂、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与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叶面追肥的效果。

  叶肥巧自制增收又节支  

  农作物常因施肥不足,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导致产量减少,质量降低。采取叶面追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倘若自己动手制作叶面肥料,不仅使作物增产,还可省钱省力省功夫。

  1、磷酸二氢钾液:按0.1-0.1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千克制作施用。

  2、尿素液:按1~2千克尿素对水100千克配制施用。

  3、过磷酸钙液:用过磷酸钙4~5千克对水20千克,浸泡24小时,滤取原液,使用时每千克原液对水100千克施用。

  4、氮磷混合液:用过磷酸钙1千克,浸泡24小时,滤取清液,再加尿素1~2千克即成。使用时,每千克原液对水100千克施用。

  5、草木灰液:取草木灰和水,按1:5的比例配制,浸泡24小时,滤出清液。使用时每千克滤液,对水50公斤施用。

  6、硼肥液:用硼砂50~60克,对水50千克,配制成0.1~0.2%的硼肥液施用。

  7、锌肥液:用50~60克硫酸锌,对水50千克即可使用。

  8、钼肥液:把钼酸铵配制成0.02~0.05%浓度液施用。

  9、人尿液:用充分腐熟的人尿10千克,对水50千克施用。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jl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