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渔业网 阅读数:
一、梭鱼的生物学
一、形态和分布
据汤姆逊(Thompson,1954)统计,鲻科(Mugilidae)已见报道的现存种类有281种,但同物异者居多,其中确有依据者70种左右。我国有记录的有7属28种,但已做为养殖对象的主要有鲻鱼和梭鱼。
(一)形态特征
梭鱼(mugil soiuy),又称肉棍子(辽宁、河北)、红眼鱼(山东)、赤眼鱼、红眼鲻(浙江、福建)、斋鱼(广东)等。体圆筒形,向后渐为侧扁,头部短而宽,眼较小,脂眼睑不发达。眼呈红黄色。胸鳍基部无腋鳞,尾鳍后缘微凹,背部青灰色,两侧浅灰色,两侧浅灰色,腹面白色,体侧上方鳞片有黑色条纹。
(二)分布
鲻科鱼类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全世界都可找到它们中的某些种类,但以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最为丰富,不仅种类多,数量也大,而其中要推鲻鱼的分布最为广泛,在温带、热带和亚热带的近岸水域,在欧、亚、美、非、澳五大州的各海区和沿岸河口均有分布,成为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鱼种之一,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和黑海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鲻科类在我国沿海,南起海南岛,北至旅顺、丹东,均有分布,尤以内湾盐度较低的咸淡水域数量为多。分布总的趋势是北方种类较少,南方种类较多,而特别以南海及台湾种类最多,产量也最为丰富。最常见的鲻鱼和梭鱼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渤海。鲻鱼以南方为多,在山东沿海也有一定的数量,而梭鱼以北方为多,渤海湾,黄海沿岸一带较密集,故有“南鲻北梭”之说。
二、生态习性
(一)对环境的适应 梭鱼为温热带浅海上、中层鱼类,喜生活在沿海近岸、河口、海湾等咸淡水水域,也可随潮进入淡水中。梭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中均能生活。梭鱼从38‰的海水到纯淡水里均能生活。基于梭鱼的广盐性,除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外,还可养吃诘靥痢?
梭鱼是喜暖性鱼类,但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较广,梭鱼能在 1-30℃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致死低温为一0.7℃。梭鱼对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在梭鱼人工育苗中,30天内水温从15.8℃逐渐增至30.2℃,并无不适表现,仔鱼能忍受7一9℃的日变化,未见不良影响。梭鱼对水质的改变也能较好适应,如梭鱼在溶解氧为0.9mg/L的水中仍能忍耐。
(二)摄食习性 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桡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摄食如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
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cm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洄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从季节上看,以春未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鱼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
(三)洄游 梭鱼属近岸半洄游性鱼类,无长距离洄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天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三、生长
(一)梭鱼的生长据李明德等(1978)的报道:河北省歧口海区所采集的梭鱼,最高龄为8龄,*体长为720mm,体重4600g。梭鱼的生长,各年龄组生长速度不等。在同一年龄组中,体长和体重的变动范围也较大。一般说来,当年幼梭生长较为缓慢,体重平均为50g,从第2年进人生长盛期,直到第6年,尤以3一5龄,生长最为迅速。6龄以后开始缓慢下来。
梭鱼各龄组的丰满度和附脂系数均以1一2龄为最高,而后,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种变化与海产梭鱼的性腺发育有关,因1一2龄的梭鱼性腺尚未成熟,它们的摄食强度最旺盛,胃盲囊中饱满度最高,脂肪积累较多,因此丰满度较高。3、4龄后梭鱼的性腺逐渐成熟,由于要供给性腺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消耗了大量的脂肪。所以在梭鱼养殖中,第2和第3年冬季做为商品鱼出售,食品价值最高。
附脂系数(%)=脂肪重/(体重-内脏重)×100
梭鱼雌、雄两性在生长上的差别,在低龄时不明显,但一到性腺开始成熟就显著地反映出来,4龄雌鱼,无论体长、体重和丰满度均大于雄鱼,可见梭鱼的雌性生长较雄性要迅速。梭鱼的生长速度,受食物环境的影响较大,在虾池中混养适量的个体,其生长远比自然海区的为快。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