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阅读数:
香蕉束顶病(俗称虾蕉、葱蕉或蕉公)是由病毒侵染植株而引起的,是香蕉致命病害,蕉农称之为“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香蕉种植面积扩大和组培苗的广泛应用,复种指数高,加之长期连作,病害随之扩散。近几年调查结果,局部地区蕉园发病率为2%~10%,产量损失30%~60%。现就该病害的成因及防治阐述如下。
一病原及发病规律
香蕉束顶病的病原物是一种病毒,学名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BBTV),主要借带毒吸芽苗和香蕉交脉蚜传染。汁液摩擦和农具、土壤等不传病。交脉蚜在病株上连续取食吸毒17小时以上,经过几小时至48h的循回期,再到健株上连续取食传毒1.5小时以上,致健株感病。吸毒后交脉蚜的传毒能力可保持13天。
二发病规律
新植区的初侵染源来自带毒种植材料(球茎、吸芽和试管组培苗),这些种植材料若带病毒,即为该病毒远距离传播的基本方式。老植区本病的初侵源主要是田间病株及其萌发的吸芽。蕉园有了初侵染源后,可由香蕉交脉蚜进行远距离传播发病高峰期与交脉蚜的发生规律成正相关,凡是影响香蕉交脉蚜发生数量的气候因子,亦是影响本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干旱季节香蕉交脉蚜发生数量大,高温低湿诱发有翅蚜,束顶病发病率也高;6℃以下35℃以上蕉蚜难以生存繁殖。多雨季节则较少,且易死亡;干旱寒冷季节蕉株生长停滞,蚜虫停止吸食为害。此时,束顶病则较少发生。因此,蕉园的病情消长主要由蕉蚜数量消长情况和病毒潜育期(一般为1~3个月,在冬季可长达6个月)所决定。通常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随后增多,4~5月为发病高峰期,6月份以后发病减少,9月~11月为高峰,12月至次年3月基本停止发病。交脉蚜喜在香蕉尤其矮种香蕉上取食与为害。
病害发生与香蕉品种关系密切,通常高杆品种比矮杆品种发病轻。在吸芽种类上,红笋芽较褛衣芽病少。
三、预防措施
香蕉束顶病至今尚属“不治之症”,预防至关重要,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择良种和无菌苗
选择高抗病品种、无病毒试管苗,如威廉斯8818,巴西、泰选香蕉。对来源不清,检疫手续不健全的蕉苗不宜引种。
2、及时清除蕉园病株
对感病的植株,及早连根挖除,远离蕉园销毁。应于每年4~5月束顶病发生季节及时清除病株。对所有蕉园包括附近丢弃的发病蕉园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800~1000倍液,或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液以灭蚜虫;随后清除病株及其球茎,就地斩碎晒干或深埋。用10~15毫克草甘膦原液或80%配制的药液注射可杀死染病蕉株,在植株离地15厘米,处假茎向基部注射杀死其地下茎的生长点,约15天后挖除枯死株,并将植穴及周围土壤翻起洒施石灰,暴晒半个月后补植新苗。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