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贮藏加工 >  大豆的生产和加工

大豆的生产和加工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一亩田大豆频道 阅读数:

  大豆的生产
  我国栽培大豆的历史距今已6000余年。从周朝到秦汉时期,大豆就已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明清时代,大豆的种植迅速遍及东北、海南、新疆等地,踪迹遍布全国各地。本世纪初,中国的大豆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与茶、丝同为三大出口名产。我国大豆产量在1936年达1130万吨,总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的80%—90%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几千年来“青菜豆腐保平安”已成为中国大众饮食的金科玉律。
  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我国大豆产量开始下降。建国后虽然逐渐上升,1956年曾达到204亿斤。但到60~70年代,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的局限,在“产量第一”的口号下,大豆被贬为“低产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年产量剧减至140亿斤。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努力和政策调整,从1993年开始,我国大豆产量出现回升势头,近年来在1400万吨左右徘徊。
  在我国大豆产业停滞不前的时候,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他保健功能逐步为世界各国所认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大豆产量猛增。1949年,世界大豆总产量为248亿斤,到1979年上升到1883亿斤,增加了约6.6倍。和大豆相比,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左右,而1斤大豆的蛋白质约等于5斤玉米的含量,同时大豆蛋白的质量还大大优于玉米。因此,世界各国都通过制订政策来鼓励发展大豆生产。
  美国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把大豆播种面积由几百万亩增加到了4.4亿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4%以上,大豆总产量由此增加9.7倍,达到1217亿斤。今天,美国大豆年产量达70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巴西、阿根廷后来居上,分别占世界第二、第三位。我国则从世界第一退居第四位,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和生产大国变为大豆及产品进口国。
  目前,世界上对大豆食品研究开发和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制订政策鼓励大豆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大豆蛋白生产,如脱脂大豆粉、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和组织状大豆蛋白等。这些产品去除了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素、凝血素、皂角甙、肠胃产气因素等抗营养成分,成为人民大众广泛欢迎的食品。美国的大豆制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仅添加大豆蛋白的食品就达2500种。在美国50个州中已有40个州将大豆分离蛋白加入中小学生的营养餐中。美国FDA已通过相关法规,允许含有大豆蛋白的食品在标签上注明其具有保健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大豆食品在美国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成为美国食品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日本在年进口大豆约500万吨条件下,已形成大规模的大豆加工产业。阿根廷1997年出口豆油200万吨、豆粕920万吨,分别占世界出口量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因而大豆在该国被称为“奇迹作物”。欧洲共同市场曾将1991年定为“欧洲黄豆年”,旨在推广黄豆制品,特别是豆腐。在以乳酪闻名世界的法国,人们称豆腐为“大豆乳酪”。法国人认为,乳酪含脂量通常都在40%以上,而豆腐却无此弊病,是*健康食品。
  大豆的发展有赖于大豆加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大豆的加工利用,大豆制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加工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或精炼提取的大豆制品已达1.2万种,其中包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式传统豆制品和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兴豆制品,如大豆纤维食品、大豆磷脂食品、大豆异黄酮产品、大豆肽和水解蛋白质产品、大豆仿肉制品等。美国仅在16种食品中,每年就添加大豆蛋白140万吨。
  大豆的加工
  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蛋白饼粕和植物油的提供者。
  未经加工的大豆经济价值很低,仅用作动物饲料,或在特殊情况下直接作为食用。因为绝大部分的大豆的真正价值来源于其加工产品、豆粕和豆油。每蒲式耳或60磅大豆可以产出48磅豆粕及11磅豆油,其产出量取决于大豆的生长条件每季度不同,但接近于上述产出比率。最后1磅为大豆加工过程中的水分、筛出物、损耗或其它微量副产品。
  把大豆加工成为豆油和豆粕等传统副产品,无论从工业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近年来由于技术赋予加工者以更高效的提炼大豆副产品的方法,从而改变了大豆加工的实际过程。最初通过液压榨取法从大豆中提取豆油和大豆饼,使用这个方向有4-15%的豆油残留在加工后的豆饼中。如今几乎所有美国和国外的加工工厂都采用化学浸出法。该方法约有1%的豆油残留在豆饼或豆粕中。这种新的己烷浸出法,首先把大豆破碎、压片、浸出豆油之后,用蒸发法分离溶剂留作重复使用。得到的毛油可以再经过除臭和脱色用作食用。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d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