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合作社动态 >  乌海农业合作社发展:冰火两重天

乌海农业合作社发展:冰火两重天

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博网 阅读数:

  乌海农业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城郊地区农业用地面积小、生产总量低,贴近市区,相对灵活。

  近年来,乌海市葡萄、蔬菜、乳肉三个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三个产业的加工企业正在兴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发展,农牧民收入正在逐年提高。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786元。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中介组织的作用不容小觑。

  据了解,截止到2011年末,乌海市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21家。其中:综合型农牧业产业化协会1家,葡萄产业协会、合作社3家,蔬菜产业协会、合作社11家,规模种植养殖综合型专业合作社、协会5家,农机作业服务台合作社1家。所有协会、合作社全部注册。其中,在乌海市民政局注册6家、工商局注册15家。各类协会、合作社主要依托当地农业产业确定业务经营范围,经营区域现基本覆盖乌海全部农业生产地区,加入到合作组织的农业生产者目前有10800人,占全市农区居民总数26%。

  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的团结新村是乌海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先进典型。

  近日,记者来到了团结新村。

  走在村内笔直宽阔的大道上,路旁整齐排列的建筑物让人身心舒畅,这里没有传统农村的一方方田地,只有一排排的蔬菜大棚,各种生产加工企业在道路两旁矗立,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培训基地、仓储物流中心等一幢幢楼宇拔地而起,颇具现代化气息。

  乌海市山林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这个村的一块“金字招牌”,成立于2010年10月的山林蔬菜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模式,按照绿色产品生产进行“五统一”管理,建立标准化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开发试验生产果类菜产品。

  山林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初通过与海勃湾高效农业园区、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亩,实验生产出西瓜、甜瓜、西红柿、黄瓜等12个新品种,并引进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到2010年底,合作社种植规模近240亩。

  与该合作社合作的350户农户主要为团结新村,占团结新村农户一半以上。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集中生产,集中管理,还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最后统一进行销售,有效增强了农产品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同时,为了“解决农民买菜难,市民吃菜难”的问题,该社还在海勃湾区组织建立了18个蔬菜便民直销店,购置了蔬菜配送直销车13辆,实现了从基地到消费者的直接初步对接。

  团结新村村民高兴地说,现在再也不愁卖菜了。“以前每到下菜的时候,家人每天很早就得开着三轮车去市里的新天地市场去卖,而且菜价也没保障;加入合作社之后,他们收我们的蔬菜,价格合理,运输的麻烦也省了。”

  而有着“光荣传统”的中河源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乌海市海勃湾区中河源村是市、区两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多次被市、区两级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中河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成为乌海市建市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行政村。该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1600元,增加到2005年的6000多元,5年内翻了近4倍,2011年人均年收入为11000元。该村2002年6月成立的中河源村蔬菜协会,是乌海市最早的农业合作社,属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该组织主要为农户提供种植信息,统一销售等服务。

  村里土路绵延,农民在自己的小片土地上耕种,尚未连片和形成规模,农民种植以市民需要的蔬菜为主,也未见大型的农机设备。提起农业合作社,农民均摇头,表示不知道。

  一位正在地里耕种的老人认为“就算加入了收入也不见得多”。老人的市场行情信息一半来源于其亲自到市场查看情况:外地来的什么菜少他就种什么;一半来源于运气。

  “菜种的少了就卖贵些,太多了就很便宜,不然也是倒在地里烂掉。”看着田地边的一片烂白菜,老人有些苦恼:“种了很多小白菜一颗都没卖。”

  另一位村民说:“不知道啥是合作社,我种地就是想种啥种啥,瞎碰,运气好了挣多点,种的都是蔬菜,挣不了几个钱。”

  记者就上述问题向中河源村书记闫存良做进一步的了解。

  闫书记表示,现在的中河源村包含后来合并的村子,只有以前的老村民知道这个蔬菜合作社。“我们现在是以村委会的名义发布种植信息、提供服务,所以很多村民并不知道合作社这个事。”

  闫书记还表示,中河源村的合作社发展确实停滞了。“现在只是提供技术、发布一些种植信息,销售这块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ww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