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合作社动态 >  浙江青田科技特派员八仙过海显神通(图)

浙江青田科技特派员八仙过海显神通(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环球网浙江频道 阅读数:

常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胡益民被镜头“包围”得严严实实。

青田田鱼

稻田里养起连鱼鳞都能吃的鱼“游出”了国门;荒山上种起“液体黄金”红花油茶和乒乓球一样大的杨梅;竹林、果园里养起炖上3——4个小时都不会漂油的山鸡……科技特派员在石雕之乡浙江省青田县,播撒科技的星星之火,渐成熊熊燎原之势。

农家人腰包里的票子装得越来越鼓了,房子越盖越漂亮了,车子买起来了……过上了多“子”多福的舒心日子。

-

“科技财神”种下“摇钱树”

8月金秋,青山绿水中,仁庄镇新彭村的一些村民在收割着金黄的稻谷,田间游动着红色的田鱼,或聚拢或分散,追逐嬉戏,十分有趣。

村民陈真尧高兴地告诉环球网记者,他种养了16亩田鱼,每亩可以收割稻谷1200斤,捕捞田鱼300多斤,每斤田鱼能卖到30元,一年下来有十几万的净收入。

如今,仁庄全镇稻鱼种养面积6000多亩,年产田鱼600余吨,稻米270万斤,产值4000多万元,带动全镇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仁庄镇已有1200年的种养田鱼的历史,但养鱼一直只是农民种稻之余的副业,开春时舀几碗鱼苗放入稻田后,就不再理会,任其自生自灭,到年底有多少捞多少,一亩田一般只能捞上20公斤左右。仁庄镇党委书记章隆概括传统种养阶段的稻田养鱼“科技含量低、田鱼产量低、经济效益低。”

2003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胡益民入驻仁庄镇,示范推广了“稻鱼共生,提高水位,增加放养量,科学配置饲料,加强科学管理”的田鱼养殖新模式。

胡益民对记者说,鱼苗放养前期,投喂他配置的专用组合配方饲料。后期则投喂麦麸、米糠、豆粕、青菜叶等天然饵料。鱼在田里找食物,觅食时搅动水体,翻动泥土,“就像牛在耘地。”村民现在不用做下地除草这最烦做的事,“那些猪毛草、鸭舌草不除去,它们就会和水稻抢夺肥料、地盘、水分和生长空间,现在好了,都给田鱼吃了。”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关注的也正是这一点:稻谷可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又可以为水提供氧气、吞食有害昆虫、有益于养分循环。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农业遗产。

稻田里怎么养鱼,吃起来味道好不好?抓住人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当地不少农民投资办起了“农家乐”,让游客自己动手喂鱼、捕鱼、烧鱼,上海、杭州、温州等地慕名而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鱼民”熏晒的田鱼干,被华侨们带到西班牙,带到意大利,远游西欧……价格达到每斤150元,仍然供不应求。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科技特派员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和生产开发性项目导入农村,辐射到千家万户。

2003年入驻仁宫乡的浙江省农科院的程岩兴,是一个“万金油”式的特派员。他指导农民种杨梅、蔬菜、西瓜、草莓、梨枣和红心柚,引进了鹊山鸡、波尔山羊等品种。他研究成功杨梅的保鲜时间最长可达56天。

2004年入驻章村乡的浙江省农科院的包崇来,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章村乡的蔬菜产业,章村乡的茄子现已发展成为当地年产值500万元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2005年入驻小舟山乡的浙江工业大学的郑精武,指导村民引进了非常有前景的种植产业——中草药姜黄种植,亩产值可达1万多元。同时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推广了“水稻-田鱼-茭白生态套养模式”的新项目。

青田的叶蜡石储量约占全世界的八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素有“蜡都”之称。但由于其生产的叶蜡石铁含量高、白度低,年产的55万吨叶蜡石只能用作耐火材料、陶瓷等原料,每吨售价只有70——150元。郑精武和他的研究组同事通过高温焙烧、复合增白煅烧等工艺,开发出了每吨价格可达500元以上的玻纤级叶蜡石粉等产品,年产值可增加2000万元。

2005年入驻祯埠乡的万里学院的陈忠法是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他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推进产业化发展,在竹林、果园里放养山鸡,这种放养的“高湖马蹄鸡”炖上3——4个小时也不会漂起一层油。

青田县委书记徐光文对此非常兴奋,他说,青田农业主打田鱼、杨梅、油茶三大产业,这些产业投入大,见效比较慢。他鼓励农户多养好吃不会漂油的鸡,多上一些“短、平、快”与长期收益相结合的项目。

2007年入驻腊口镇的浙江省农科院的胡张华,在腊口镇张庄村建立了“心香”牌迷你小番薯和紫番薯科技示范基地。“心香”迷你小番薯凭着“样靓味正”、香味特殊、口感香甜而不腻的优点,价格从每公斤1.5元上升到每公斤4元,亩均产值达到4000元。

十年特派员 终生青田情

谢云在指导村民为脆冠梨压枝。

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采访车驶上海拔高达500多米的季宅乡真代村。2005年,这个山村还没有修建公路,瘦瘦小小的浙江农林大学的女老教师谢云背着行李,沿着弯弯曲曲的陡峭山路爬上这个小山村。

林学院院长范义荣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至今还怀着一丝歉疚:“当时,我和党总支书记把60多个教师排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觉得谢云最合适。我们的原则是首先要肯干;其次要对农村工作热心,对农民有感情;第三还要有一定的开拓精神。我问她,“你去了小孩子怎么办?”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可以把父母接过来。”我知道她已经答应了。

而在当时,谢云儿子的腿疾已经相当严重,她的儿子患髂关节滑膜炎多年却一直没有确诊,从10岁到14岁,4年来一直常常卧躺在床。

谢云的考虑是,“农民过得不容易,他们勤劳、朴实,敬重人,有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他们太需要技术。”

之后,谢云在这陡峭的山路不知爬行了多少次,每次同行的村民都会砍一根树枝给她当拐杖,至今真代村村民洪云岩家仍存有20多根谢云当时用过的拐杖。“这拐杖还能驱赶山路边出没的野蛇。”谢云说,等她老了的时候,“就用这些木棍当拐杖了。”

后来,小山路修起了机耕路,路是那么窄,窄得刚好只能容下一辆小四轮;山路是那么陡,180度的转弯常常让人不敢睁开眼睛;山路是那么颠,一位前来实习的学生被震成了“肛裂”……

下乡后第一次在乡里过夜,空荡荡的乡政府只剩下谢云一个人,宿舍里除了一张床和桌椅外,什么都没了。漆黑的乡村夜晚只有偶尔的狗叫声打破死一般的寂静。谢云感觉特别孤单与无助。“咚、咚”凌晨两点多,好不容易入睡的谢云,被一阵接一阵急促的敲打窗户声惊醒。 “是小偷?还是有人抢劫?叫了也没人听见!”谢云赶紧躲到墙角,大气都不敢出,只听见自己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几分钟后,那个敲打窗户的人走了,谢云这才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起来……

茅山村是个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的穷山村,村民们天天都想着脱贫致富。最初,村民听说省里派来了专家搞生态果园,都非常兴奋。可一看到“专家”是这么一个弱女子,他们又都失望了:“你带了多少钱来?你能保证种的果树能活?你确定能结果?”

最让谢云难过的是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设计了农民调查问卷问计村民,村民要么掉头就走,要么直接说“我听不懂普通话,你找别人吧”。一个农民仔细把调查问卷看了半天后说:“我不识字”,然后掉头走了。

原定晚上7点在村支书老洪家开会,由谢云主持和村民们讨论未来的宏伟计划,开会时间过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一个人来,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谢云带着失望和不知所措,抱着枕头,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红了眼。

谢云一家一户登门拜访,与村民们谈心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魏宇杰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初中毕业的他孤独而自闭,谢云和他同吃同住,陪他聊天,教他文化……终于有一天,他对谢云说:“我很想叫你一声干妈。”村民们终于被谢老师的真诚和实干感动了,他们私下里说:“谢老师是真的来帮我们的!”

从学校临安到乡里,要转五趟车。为了省钱,谢云每次往返学校与丽水,都是坐最便宜的车。为了调动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谢云从有限的科研经费里挤出钱来,带农民出去考察,让他们了解生态果园的发展前景。

农民考察队前往云和县的万亩雪梨基地、丽水市的万山乡科技农林园区实地感受。当他们看到当地的环境资源比起自己的老家还要差,但是农民利用科技发家致富,住进了新房开起了小车时,再也按捺不住了。“人家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原来21个计划外出打工的农民都留了下来,专门经营发展果园。

村支书老洪和几个村民跟谢云进城选购种子。她货比三家,梨苗的价格一降再降,苗木品种也越选越好。为了省钱,她啃两个馒头就算午饭。丽水农科所种苗站的叶站长感慨地对老洪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特派员。”老洪和村民暗暗下决心,要跟着谢云干点模样出来,“这样的好人不信,我们还能信谁?”

耕牛翻耕开长满茅草的荒地,287亩土地上先后种上了脆冠梨、甜釉橘等各类果树,但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果园还没有结果之前,让这些农民吃什么,依靠什么生存?

2006年春天,经过多方联系,谢云找到了杭州绿源园艺公司,协商引进一种在目前市场上十分走俏,用于道路和崖壁绿化的种子——决明种子,在树下套种这种经济作物,一来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亩产值可达2000元。二来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为抵御市场竞争压力等风险,抱成团的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还养了50头猪, 200平方米蚯蚓,10000只土鸡,形成了猪——沼气——蚯蚓——鸡——鱼生态循环链,平均每户增收20000多元。

“地上种果树,树下种决明;户户搞养殖,叶藤做饲料……果子飘香,花卉飘香,家家喜洋洋。” ——谢云理想中的新农村,一年不到,初现雏形。

如今,每当梨和杨梅成熟的时候,村民都要给远在临安的谢老师送去。当谢老师来到村里的时候,村民就会煮上一大锅她最喜欢吃的玉米……“谢老师在我们村的威信可不比我们村书记差。在我们村,谢老师可是享受着县长以上级别待遇!”

谢老师赢得了尊重和荣誉,她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特派员,被评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

不是青田人,胜似青田人

回想起2003年在仁庄时的情景,胡益民记忆犹新。当时全国闹“非典”,牵挂着田鱼的老胡戴着口罩,在学校和乡下的田间来回奔波,穿梭于学校和仁庄镇的车厢里,经常空荡荡地就他一个人。老胡不愿跟记者讲当特派员的艰辛,他只是说,比起在农村插队时的劳苦,那不知要舒服多少倍了。

金关荣筛选培育的大果红花油茶果实比苹果还大。

真心、用心、尽心、细心、耐心,入住岭根乡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金关荣,一心扑在了他的科技项目上。金关荣申报实施的科技项目多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国家星火计划“油茶籽油精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省科技厅“野生高产大果红花油茶的引种,验化及利用研究”项目;青田县“鹿血有效成份提取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为了筛选适于低海拔种植,观赏、经济两用的红花油茶优良种苗,金关荣跑广西,上江西,钻深山老林,爬上浙江红花油茶原生林考察红花油茶资源。油茶掛果时是8、9月份的高温季节,每次爬山他都浑身湿透,累得几乎要倒下。

乘坐间陋、陈旧的小货车在高低不平、车道狭窄、一边是悬崖深沟的山路上奔波是家常便饭的事。有一次小货车的前胎裂开,车子差点冲下悬崖,金关荣晚上躺在床上,想想都还后怕。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察得到的结果让金关荣感到非常欣慰和开心。他终于筛选出适于在低海拔山地种植、结挂的果实比苹果还大的大果红花油茶,一个果实就有7、8两重,出油率高达43%。

2003年4月,黑黑瘦瘦的浙江大学汪炳良教授来到万山乡培育高山蔬菜瓜果。10年过去了,县、乡领导已经几易其职。而他成了万山乡荣誉村民。他培育的“浙蜜3号”西瓜是那么甜,“海丰7号”辣椒是那么香辣……

如今,青田那满山种植的脆冠梨,皮薄、水分多,卖价高,“原来1元钱一斤没人要,现在3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那满山种植的红花油茶,即能压榨出市场奇缺的被称为“液体黄金”的红花茶油,还可从红花油茶的叶子提炼制成抗过敏的药;而茶花里提取的番茄红素的价格比黄金还贵。那满山种植的乒乓球一样大的“东魁杨梅” 名闻遐迩……

科技燃起现代农业燎原之火

科技特派员是国家和地方推行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它通过选派有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指导方法、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博士等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第一线,和农民在一起,服务农业,贡献“三农”。浙江省委、省政府自2003年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要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政策,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要健全创业和服务模式,完善投入、激励、评价和监督机制,使科技特派员真正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得实惠,有成就。

一个科技特派员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批科技特派员带动一方经济发展。10年来,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在青田引进、种养新品种663个,推广新技术387项;培育示范基地91000余亩;增加农民收入2.4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9000余人。举办培训班900多期,培训农民70000多人次;创办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98个。

县委书记徐光文动情地说,10年来,各级科技特派员扎根山区,真情融入、真心投入,克服生活上的清苦和工作上的辛苦。对农村的发展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对农民科技意识的培养和科学技术普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赢得了好口碑。

徐光文表示,对优秀科技特派员要“给住房,给奖金,让他们以技术入股”,把科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徐光文认为,相比而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落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收,要把效果好、作用大、影响深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向纵深推进,让科技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畜牧家禽网作者:agronetdyl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dyl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