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云南普洱市创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纪事

云南普洱市创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纪事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生态,绿色的茶叶,才能持续发展。无序开发,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低劣,使我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中长期处于廉价的原料茶境地。

  思路之变:穷与富的思辨在“穷”与“富”的思辨中,在后发“劣势”与“优势”的比较中,绿色观念逐渐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并内化为自觉、自信和自豪。

  今年6月4日,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发布,普洱市“绿色GDP”达2100亿元,占全省的14.3%,高居全省各州市榜首;几天前的9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向普洱市颁发奖牌,“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绿色发展”开始收获自豪与骄傲;绿色崛起的“普洱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今年3月19日,普洱市召开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动员大会,标志着普洱正式启动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同时也向世人大胆“亮”出了自己的抉择: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这就是拥有良好绿色禀赋和博大绿色情怀的普洱人的共同抉择;这就是在全球经济迈向绿色、循环、低碳时代,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合普洱发展实际而谋划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决策。

  走进满眼绿色的普洱,尽管创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行动仅仅才开展了不到半年时间,但记者所到之处,看到听到的都是“思路在变、机制在变、环境在变、产业在变”,普洱从上到下都在努力构建“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普洱人正用绿色的音符奏响最美的乐章。

  细心的普洱市民发现,早在几年前普洱市区内的许多大树就被编号排序管理;一年前,茶山上的古茶树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在普洱,连市内行道树的修剪也需严格上报审批,因为这里的人们有一种共识,保护花草树木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富。

  共识来之不易。一度时期,“贫穷和落后”几乎是普洱的代名词。因为穷,普洱大部分森林只能“被动式保护”;因为穷,普洱的森林被低层次、低价值开发利用,资源浪费与破坏惊人;因为穷,小工业、小作坊遍地开花,给局部地区带来了环境污染。

  “《谁在砍伐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在哭泣》……我看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不断在播放普洱的负面新闻,当时真的很心痛。”普洱市市委书记沈培平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什么才是普洱*的财富?普洱究竟能做什么?普洱人开始苦苦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

  “普洱*的资源是绿色,*的特色是绿色,*的优势是绿色,*的财富是绿色。宁可牺牲一时的发展速度,也要坚定不移地严格保护生态,不破坏环境,不毁林开发,不引进和发展有污染的工业。”沈培平说,只有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才能确保普洱青山永驻、碧水长流。

  一场转变发展理念的“头脑风暴”在普洱迅速掀起,新的财富观、价值观被重新确立。

  观念一转,普洱人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富有”,自己所拥有的正是人类几千年追求的目标。

  为了绿色财富,普洱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保护山川江河,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绿色财富,普洱关停了许多小企业、小作坊、小工厂,拒绝了不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与此同时,更多的优秀企业带着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慕名而来。

  “到普洱才发现,不但所有地方都是绿的,就连领导的思想都是‘绿’的。”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这样幽默调侃。面对满眼的绿色,一个外地游客奇怪地问:“普洱都有这么多树了,为什么还要不断地种树?”

  在“穷”与“富”的思辨中,在后发“劣势”与“优势”的比较中,绿色观念逐渐成为了广大干部和百姓的共识,并内化为自觉、自信和自豪。

  “绿色发展不是单一的绿色产业发展,或者说不能简单的看成某种产业的‘绿色化’,它是社会各个方面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价值观的根本转变。”普洱市市长李小平这样认为。

  思维方式决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普洱要走出一条符合普洱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不破坏生态、不破坏环境、不破坏文化的前提下发展,保护好优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把资源变成特色,把特色变成优势,把优势变成产业,把产业变成实力。

  机制之变:快与慢的智慧脚步缓下来,门槛高起来,前来商谈合作意向的大企业依然络绎不绝。在快与慢、取与舍的问题上,普洱市委、市政府领导显示了独特的智慧和长远的目光。

  2008年,天津天士力集团来到普洱,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随即落地普洱。普洱市为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建设开通了“绿色通道”,在项目、土地、环评、林地审批协调服务等方面实行了“零距离”服务。

  “干大事业总要有大胸襟,如若按照原来的模式,一个审批手续要办几年,别人肯定等不起,老百姓也等不起。”在各种大会上,干部群众们会频频听到这样的主流声音。

  “用一流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面对符合绿色发展的外来投资者,普洱张开“怀抱”,热情服务,主动服务,*限度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并建立了一整套务实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确保投资者办理各项手续高效、便捷。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城市的领导对企业家有那么高的礼仪和尊重,对地方发展那么充满渴望和激情。在普洱,你的创业理想会被激发得热血澎湃。”在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上,一位企业家这样感慨。

  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便利,搭建良好平台,普洱市大力夯实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构筑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谋划建设6条高速路、4个机场,加快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码头航运等设施建设。

  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普洱创造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环境引才、情感引才、待遇引才”的模式。通过创建没有围墙的普洱茶研究院,引进盛军博士等高端人才,吸引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普洱茶功效研发,推进科学普洱进程。启动了“千人聚才行动计划”,今年在全国招聘91名硕士研究生,给予优越的待遇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内外兼修、类型齐全、梯度培养”的模式,普洱学院、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职教中心等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培养管理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

  “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名片,“注意力经济”、“总部经济”……举全市之力为寻梦者搭建实现价值的平台。普洱市党政两位主官自信地说:“无数客商不是来到了普洱,就是在来普洱的路上,他们为事业而来,为梦想而来。”

  天士力、中坤、华夏文化、汇源等大集团纷至沓来,原本落后的普洱正以一条崭新的绿色发展之路“招蜂引蝶”。

  2011年,全市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182项,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31.4亿元,增长70.7%。今年1至8月,普洱引进国内外资金增幅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一。

  虽然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决策者也注意到,“招商引资不能一味求大求多,必须与我们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相吻合。”很多冶炼厂、化工厂、印染厂都想落地普洱,并多次找领导商谈,都被委婉拒绝。也有人提出,应当加快招商力度,适当放进一些实力雄厚的重化企业,这样财政会有保障,但市委、市政府决策者态度坚定:“污染企业即使有几个亿的税收我们也不要,那点钱与环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虽然脚步缓下来了,门槛高起来了,前来商谈合作意向的大企业却依然络绎不绝。在快与慢、取与舍的问题上,普洱市委、市政府领导显示了独特的智慧和长远的目光。

  产业之变:进与退的脚步产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产品不在量大,而在质优。“生态生产方式后退50年,品牌科技水平前进50年。”

  今年3月19日,普洱正式启动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这是普洱实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总抓手和大平台。随之,一项项务实举措相继启动实施。

  今年9月30日前,普洱中心城区内所有的加工型企业都将外迁,连茶厂都不例外,外迁后腾出的土地,将重点用于旅游文化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将是普洱新一轮产业洗牌升级,这一次有“加”有“减”的大动作,表明了普洱打造大健康产业,建设妙曼之城的坚定决心。

  城区内产业在变,山区、半山区地区也同样将经历一场变迁。

  未来5年,普洱市计划投资并整合各项资金100亿元,进行30万人口规模的生态移民。将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良好核心区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来,保护并建设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经济平台建设提供支撑。

  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统筹考虑产业与土地、环境、劳动力等因素,在橡胶、甘蔗、茶叶等产业上,引导农民控制种植面积,把重点转到提高品质和效益上。市委书记沈培平认为,扩大种植面积需要环境支持、劳动力支持,还会把大量人口限制在农村,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粗放的收益和环境相比同样显得微不足道。

  产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产品不在量大,而在质优。

  特别是普洱茶产业发展中,普洱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加快龙头企业引进、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使传统普洱茶向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成功转型。

  “生态生产方式后退50年,品牌科技水平前进50年。”在“绿色发展”引领下,翁洼寨的布朗族汉子李成国在40亩现代茶园里套种上了香樟等多种树种。他告诉记者,原来40亩茶园很难管理,后来响应政府号召,将现代茶园改造为生态茶园,虽然产量减少了,但单价上去了,每一亩茶叶却比以前增收了1000多元。

  其实,按照规划,这一套种杂木的“加法”,其效果并不只是增加收入,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从而保证茶叶的生态品质。长远看来,这些树木不但能致富百姓,也将成为靓丽风景,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基础。

  再过一个月,帝泊洱生物茶谷将剪彩投产。这个国际一流的茶叶高科技加工企业,将加快对普洱茶功效研发,开发帝泊洱系列产品,促进茶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带动百亿元大健康产业形成。以此为契机,普洱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走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力争把普洱建设成为全国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以康恩贝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药基地,建设全国*的铁皮石斛基地;以星巴克、雀巢等公司为龙头,加快建设*生态咖啡基地和国家咖啡质量检测中心,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如今,普洱吹响了打造文化旅游养生胜地的号角,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普洱市“古村落保护”、“湿地工程”、“野花工程”、“野生动物工程”、“精品酒店”等工程相继实施,旅游景点更加丰富,旅游设施更加齐全,旅游产品更加多样。

  普洱市正在酝酿,完善科学考评办法,把环境质量、生态投资、绿色产业等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以绿色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视角决定风景,方向决定未来。如今的普洱大地,绿色袭人绿意醉心,清洁工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新农村亮丽惹眼,民族文化味道浓醇……“保护生态,不是包袱而是机遇,不是片面发展而是更好地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以青山为“音符”,用绿水作“线谱”,普洱在绿水青山间坚定地谱写着“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和谐乐章。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ww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