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特色产业 >  甘肃发展特色产业 唱响农业经济(图)

甘肃发展特色产业 唱响农业经济(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甘谷县新闻中心 阅读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十七大以来,甘谷县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高产创建活动,合理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等地膜覆盖抗旱增产技术,使全县粮食产量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008年的73.63万亩降到2012年的70.51万亩;总产量由2008年的15.99万吨提高到2012年的18.01万吨(预计)。粮食自给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粮食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一是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区域不断扩展

  2007年秋播全县全膜穴播小麦种植面积9.58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26.7%。2011年全膜穴播小麦种植面积达15.1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4.2%。2012年秋播计划种植16万亩。全膜穴播小麦以其良好的增产性,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仅在西北片安远、大石等乡镇,扩展到全县除古坡外的14个乡镇。以西北片的安远、大石、谢家湾、礼辛等乡镇为重点实施区,以新集、清溪河、散渡河流域为重点推广区。常年建立新集流域、散渡河流域、清溪河流域3处县级万亩综合示范片,在全县其他乡镇别建立1000亩以上的县级综合示范点10多处。形成了“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的种植模式,已成为全县旱作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

  二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现实全覆盖

  自2008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在我县推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将其做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优良的抗旱增产效果,是提高我县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要措施。2008年,全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12万亩,到2012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已由玉米种植推广到马铃薯、线辣椒等作物种植中,全年共完成23.23万亩,玉米种植已实现全部全膜双垄覆盖。磐安镇沐浴梁、土寨梁、安远后川沟、大古冰滩、八里湾八—大公路沿线等整流域开发的示范点,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典型示范作用,对于带动全县玉米种植整体水平的提高功不可没。

  三是综合技术集成保障粮食增产

  大力推广粮食增产综合技术集成,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耕机播及集雨节灌技术、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传统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有了新的突破。五年来,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6.36万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率达93%以上,全县小麦、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玉米“统供率、包衣率、精选率”达100%。

  农业种植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按照“川区抓蔬菜、浅山栽果椒、高山种洋芋、村村搞养殖、户户有劳务”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压缩粮食作物面积,逐年稳定油料种植,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经济作物面积由2008年的31.8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37.3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由2008年的16.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22.01万亩,增加5.51万亩,年均增加1.9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逐年稳定在10万亩;中药材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5万亩左右。

  一是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甘谷蔬菜生产已形成了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成为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布局上,我们以渭河川道区为重点,南北河谷川台地为依托,按照不同蔬菜品种在各区域适宜性不同的特点,全面实施“西优、东移、北扩、南进”战略。西优是指以磐安、新兴、大像山蔬菜主产区和传统种植蔬菜的40个村为主要生产基地,通过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投入、改进手段,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实现蔬菜主产区产量、效益的同步增长,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设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东移是指蔬菜生产向六峰和新兴散渡河桥以东的30个村扩展,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向大像山镇二十铺和新兴苟家村以东的60个村扩展,建设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北扩就是蔬菜生产向清溪河、散渡河川台地和渭北机灌地的新兴、安远、大石、礼辛、大庄5乡镇的30个村扩展,以抓水利,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入手,大力发展线辣椒、瓜类等蔬菜生产,建设旱作区蔬菜生产基地。南进就是在磐安、大像山、武家河、白家湾四乡镇的南部山区小溪支流的河谷川台地,推进蔬菜生产上山进沟,建设以菜豆为主的冷凉区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主产区精细菜、河谷地设施菜、浅山区旱作菜、南后山冷凉菜四大种植板块。

  二是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

  中药材种植初步形成了浅山党参、高海拔冷凉区款冬花、河谷川道区红黄芪三大优势产区,以及以党参、红黄芪、款冬花、柴胡、板蓝根为代表的 “五朵金花”甘谷特色优势药材。与此同时,在新兴镇椿树坪、崖湾,谢家湾乡的西庄、东庄、勿步岘,古坡乡杨家坪、魏家坪等乡镇的200余村,建立了特色突出的优质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1.6万亩,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人均收入达到986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建成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各类中药饮片2500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39%,加工产值约3500万元。其中三陇安康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生产得到国家药品GMP认证。

  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及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大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力度,全县总结推广了“燕家模式”、“五坪模式”、“雒家模式”、“白云模式”、“中洲模式”、“大王模式”、“狄家模式”、“南后山模式”等“八大” 栽培种植模式。特别是甘谷线辣椒、燕家韭菜、雒家大葱、中洲大白菜、早春地膜马铃薯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已经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县累计有甘谷辣椒加工产品辣椒丝、中洲春萝卜、中洲蒜苗、磐安菜豆、雒家山地大葱及雒家马铃薯6个A级绿色食品;中洲大蒜、大白菜、五坪黄瓜、茄子、番茄、辣椒、燕家韭菜、菜花、结球甘蓝等9个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燕家”韭菜、“雒家”蔬菜、“五坪”蔬菜,“朱圉”果蔬、“陇原盘安”辣椒、“全录王”辣椒等6个注册商标,并获名牌产品称号。我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韭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首批大葱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2012年蔬菜总产量58.05万吨,总产值5.8亿元,渭河川道区农民蔬菜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以上。

  四、农民合作组织迅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强服务”的思路,在抓好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种植、贮藏、运销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协会135个,其中农村专业合作社80个,有合作社成员5829人,农产品经纪人480余人,专业运销户260户,带动农户15000多户,从事蔬菜营销的专业人员有3000人左右,村级蔬菜推销协会25个,经营服务范围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行业,全县85%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社和经纪人向外销售。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突飞猛进

  目前,全县建成以“全录王”“大漠行”麻鞋为代表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6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18个,辣椒加工企业12家,销售总收入45000万元,带动农户2.929万户;有大小农副产品市场36个,专业批发市场10个,市场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年交易量约83万吨。有各类贮藏库15座,贮量超过8000吨,有效地调节了农产品淡旺季供需矛盾,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能源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五年来,我县“一池三改”模式户用沼气池增加到21201口。新增“一池三改”模式户用沼气池15911口,建成供气5户的联户沼气工程10处,供气20户联户沼气工程1处,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全县共建设完成标准化村级服务网点74处。至2012年7月底,全县234个村2万多户农户使用上了清洁能源,项目建设覆盖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在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后续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也稳步推进,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县能源站为龙头、县级服务站为中心、各级沼气协会为依托、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乡镇专职管护员和村级协管员为主体的沼气服务网络体系。在工作实践中,以“行政+协会+农户”管理模式为基础,我们从保障服务人员报酬,稳定管护服务队伍上进一步探索,总结出了公益性岗位的“3+1”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具体是在乡镇利用公益性岗位聘任专职管护员,专门负责该乡镇沼气池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该模式运转以“两册一本一票一会一卡”的“21111”为主要内容,以“五种推进工作法”为工作方法,以“两个根本”为主要目标,全面提升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为农村沼气持久发挥综合效益探索一条可行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畜牧家禽网编辑:superjunior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