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特色产业 >  云南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促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云南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促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阅读数: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针对云南农业实际提出的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全新举措。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农业实际和发展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云南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云南跨越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迈上了快车道。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并就进一步加快我区特色农业发展做些探索与思考。

  一、古城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竞争优势

  丽江市古城区属高原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多样,海拔相差较大,从海拔1200米的江边河谷区到海拔2685米的高寒地带,是典型的立体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为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季节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降雨量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相连,气候宜人。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就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放在“三农”工作重要位置,确立了几大产业分类指导,着力推进。全区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先后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蔬菜、核桃、烤烟、经济林果、特色养殖等,从而逐渐成为乡、村的支柱产业。总体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区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成效明显,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势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水果、马铃薯、药材、豆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据统计,2011年,全区种植水果2万亩,产值3208万元;种植蔬菜2.36万亩,产值5989万元;发展啤饲大麦1万亩、产值500万元;豆类3.3万亩,产值1088万元;油料1.14万亩,产值1066万元;洋芋1.2万亩,产值1769万元。大牲畜存栏20978头(匹)(其中牛存栏19330头),生猪存栏110571头,羊存栏36338只,家禽存栏208545羽。全年出栏肉猪160021头、出栏肉牛9011头、出栏肉羊38002只、出栏家禽268790羽、肉类总产15011吨、奶产量134吨、禽蛋产量633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36亿元,同比增15.74%。占农业总产值的52.08%。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发展和培育了一批省、市龙头企业,范围覆盖到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玛咖的生产和加工等多个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带动了千家万户开展订单生产。目前全区各类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2家涉及特色农业的生产和加工。全区农产业龙头企业当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2家、获得有机食品或有机转化产品认证的有3家,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的企业有3家,全区共认证无公害产地6万亩。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区累计建成中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达到1,58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3万亩。全区已实现乡乡通柏油,村村通公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四)农业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产品集贸市场、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形成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和大气候,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产业转移和消费升级,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强一堡”和“三大基地”建设等战略的深入实施,给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产业转移将为我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我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达600多万人次。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将助推农业产业化,拓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旅游食品消费市场。消费升级带来的良好机遇有利于我区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六)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迅速增加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通过积极引导,全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发展到15个,发展会员1916人,带动农户8026户,经常与省内外农特产品经营、储运和相关企业联系,发挥各类农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在农产业开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培育种植大户36户,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保障了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运行比较好的有红水塘林果产销合作社、漾西蔬菜协会,五峰生猪养殖合作社。

  二、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及目标

  (一)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目标

  按照“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组织推动,产业强村、项目富民”的思路,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信息为桥梁、标准化为手段、产业化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资金倾斜、技术扶持、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金山、七河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金山红水塘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以建设标准化菜园、果园、油园、特色养殖园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园三带”模式;打造古城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古城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

  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引导、以效益为中心,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品种调优、基地调大、产业调强、效益调佳”的原则,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发展以苹果、优质桃、青梅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产业,以蔬菜、烤烟、中药材为代表的经济作物产业,以及以核桃为代表的林产业等一大批优势产业基地。为充分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各乡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分别为:金山乡主要发展优质粮食、林果、蔬菜、中药材;七河乡主要发展优质稻、林果、蔬菜、中药材、马铃薯;束河主要发展蔬菜、水果、油菜;金安主要发展蔬菜、青食蚕豆、中药材、香料、林果;金江、大东的干热河谷地带主要发展林果、冬早蔬菜。

  强化基础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产业布局稳步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突出以骨干水源、农田排灌、土地整治、田间机耕路和通讯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结合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功能,加强政府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联系,加快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地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为做大基地创造更好条件。

  培育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农业技术部门、村组干部和农村经济能人围绕优势产业和依托“一村一品”牵头建立各种生产流通服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为适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完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一是不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通过扩建、新建,建设成为集农产品仓储、物流、深加工、农业信息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二是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配送产品。三是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实行“淡储旺供”,稳定市场价格。引导和鼓励农资流通企业为农民提供技术、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特色服务。

  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开发为重点,构建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鼓励科研、教学和涉农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产业研发合力。制订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主导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同时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努力创建一批新的农产品品牌。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稳定的产供销关系。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积极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把带动农户共同开展特色农业发展作为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

  三、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

  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古城独特条件和*优势,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广泛引进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做大做强九大古城特色农产业:

  蔬菜产业:蔬菜生产要打破小而乱的传统经营模式,结合旅游业,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开发设施农业,按照区位优势,重点打造金山、七河现代农业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金山、金安、大东、金江的金沙江沿线以开发冬早蔬菜为主,重点开发名、特、优新蔬菜;金安龙山坝、束河、祥和、金山、七河坝区以开发夏秋冷凉补淡蔬菜为主,扩大设施农业面积,重点推广无公害蔬菜,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加效益。

  水果产业:立足于现有品种资源,加快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实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实施劣质果园改造,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效益。以金山红水塘村为示范样板,发展“林果+牧草+牛羊+沼气”模式的循环农业,着力打造循环农业园区。

  油料产业:以发展优质双低油菜为主,扩大青刺果、紫苏等其它油料作物面积,扩大核桃的种植规模。

  豆类产业:开发芸豆、蚕豆、鸡豆等系列杂豆品种,扩大种植面积。重点抓好品种试验示范、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提高产业效益。

  薯类产业:以脱毒马铃薯为主,推广口味佳、口感好、淀粉及糖分含量高的加工专用型优良品种,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

  生物药业: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发丽江药材资源。开发种植续断、木香、当归、重楼,重点打造玛咖产业。

  烤烟产业:在七河、大东、金安、金江等大力发展特色烟叶基地,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着力打造七河烤烟产业“黄金走廊”。

  休闲农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需要,使农业成为传承农耕文化。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发挥乡村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色的优势,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提高休闲农业的吸引力,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建设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创建和培育5-6个休闲农业精品园。

  畜牧产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养殖场(户)转变生产方式,继续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改善设施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扶持规模养殖场(户)、示范场(户)等,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四、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系统规划。特色农业既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区上下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任务。近几年,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业基本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农业生产基本条件逐步改善,加之全国、省、市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政策的日益明朗化,为我区产业规模奠定了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一主线,统筹考虑环境资源、区位、人才、资金等要素,制定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长期的发展方向已成为现实和必要。规划应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突出地方特色,布局适当集中,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还应包括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标准化小区、农贸市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设内容。特别要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开展综合性农业园区建设,扩大特色农业规模,增强这亮点。

  2.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建议区政府参照省、市的做法成立区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农业局设立办公室。除了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设立一定数额的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特色农业发展工作的系统规划,有关政策的制定。通过各类项目和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特别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创立新的合作模式,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结合体,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内外联合,扩大规模。规模化经济是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土地流转的有序开展以及养殖大户的兴起,全区规模化程度也逐年提高,但仍需继续推进。一方面要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在区内外建立基地,推动小户、分散经营向大户、集中经营转变,并实现基地与基地的联合,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区内产品和基地通过合作社与外部加工企业、基地的联合。这样,如蔬菜、林果、特色生猪等产业都可继续做大做强。

  4.稳定基地,打响品牌。只有稳固的基地,良好的环境条件,才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原料,才有利于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再通过品牌效益,回馈基地,形成良性循环。当前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种、养基地的生产条件,推进标准化生产,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推介古城农业品牌,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农产品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工作,继续扶持农产品进超市活动,让各具特色的古城农产品走俏市场。

  5.强化服务,提供保障。政府要结合项目建设,逐步充实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监测、农业技术推广、植物保护、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队伍和技术手段,加强对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和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继续推广农业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轻型栽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实施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同时有针对性的为农业企业培育熟练工人。社会化服务方面主要通过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建机防、机耕、机收队形式,面向市场,开展服务。其他农业保险措施。还包括成立土地流转仲裁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帮助中小企业、种养大户、解决融资难问题,补贴降低企业用水用电成本等。另外还有特色产品市场(如山货市场、苗木花卉市场)、综合农贸市场、生产道路的建设、改善等。总之,有了保障性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才会降低农业投资风险,才有利于调动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五、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区在发展特色农业工作上取得不少成效,但与现代农业要求和农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特色农业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特色不够鲜明。或因资源条件所限,或因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或因发展速度不快,我区无论种植业还是畜牧业乃至水产业,生产总量都偏小,特色农业尤为如此。从近几年所建的蔬菜、苹果、生猪生产基地看,也都存在档次不高,规模偏小等问题。规模化程度不够,布局分散,不利于集约生产,也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创建和壮大。

  2.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小,牵动力弱。我区境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涉及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大多创建或改制时间不长,有的还处在转型阶段,原始资本积累不足,经济实力不强。加上大多产品档次不高,品牌不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优势产品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难有效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不少产品深加工层次低,甚至以原料外销,如蔬菜、马铃薯等。红水塘苹果虽在本地小有名气,但因对外宣传不够,种植规模过小,对外竞争力不够。有的产业还存在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的问题,如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乡都有几个点,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品牌做强和市场开拓。

  3.扶持引导力度不够,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企业与种、养户开展订单生产的形式覆盖面广、涉及量多,但因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社内社员之间没有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订单或合同短往往流于形式,履约率低。其关键是合作社和协会尚处于创建阶段,运作不规范,机制不完善,在企业和农户、企业和基地之间未能起到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方利益难以保证,急需加以引导和规范。

  4.社会化服务薄弱,保障力度不够。因以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市场运作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正在探索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动植物疫病防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急需创新开展,提供保障。要站在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战略高度,来研究古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总之,在今天高原特色农业新的起步中,亟待我们摆脱传统农业路径的依赖,在创新中求解,在转变中突破,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高原特色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高原特色农业,用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提升高原特色农业。

畜牧家禽网编辑:superjunior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