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企业快讯 >  多利农庄:“抛荒养地”种蔬菜

多利农庄:“抛荒养地”种蔬菜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上海 阅读数:

  8年前,当有机蔬菜还是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产品时,从事餐饮生意的张同贵通过招标“拿下”浦东大团镇的高效农业项目,成立了多利农庄公司。8年后,多利农庄不仅打响了自己有机蔬菜的品牌,将生产基地拓展到北京、浙江、福建、四川和云南等地,还成了国际一流的低碳有机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有机蔬菜技术标准和蔬菜物联网运用实验基地。多利农庄用自己的坚持表明:这条创新发展之路,闯对了。

  3年投入零回报

  没有人能够想象创业初期的3年,张同贵顶着多大的压力。为使土壤达到有机种植的认证标准,需要3年至4年的土壤无害化有机转换期。多利农庄大团基地尽管远离工厂及公路污染,但是因当地农民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地还是遭到了破坏,必须经过土壤整体改良。

  于是,张同贵将开餐饮赚的钱全部投入大团基地的改造,在深翻土地、引水洗淋的同时,还在基地内开挖河渠,建造一套独立的灌溉水系。整整3年,投了6000万元,就是不断深翻土地,洗淋、晾晒。3年里,村民看到多利农庄只是“瞎折腾”,并没有见到任何产出,心中直犯嘀咕:这个老板到底想干啥?

  首次收获回报社会

  多利农庄的荒地行为引来了媒体,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紧接着,农庄不停受到来自上上下下各级有关部门的调查。张同贵顶着巨大压力,一次次提交报告,但都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当时国内没有一家这样种蔬菜的企业,人们无法理解抛荒养地的做法。

  此时,国内一家媒体的报道救了他。报道称,一家外国企业在山东农村投资建有机蔬菜基地,做法与张同贵一模一样。“那篇报道把我从困境中解救了出来。”张同贵说,在那以后,公众开始理解土壤改良这个概念,相关部门也确认农庄在做的,恰恰是保护土地的长久工程。

  经过3年土壤改良,多利农庄种植出了高质量的有机蔬菜。同时,农庄采用会员制的销售模式,实现了高品质蔬菜卖高价的目标。当年,农庄就实现利润600万元。张同贵又一次“大手笔”——从中拿出300万元捐给大团镇政府,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

  建国家蔬菜物联网示范基地

  多利农庄不仅生产有机蔬菜,还承担着国家蔬菜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的任务。目前,其物联网建设已进入第二期。

  在多利农庄有机蔬菜生产展示大厅内,有类似消防用的喷淋头,而在土壤层底的木板上埋有传感器,可实时“感知”土壤的轻微变化,而中央控制室接收到土壤的变化信息后,会进行综合分析。缺水了,就“通知”启动喷淋装置洒水,需要营养了,就“通知”肥料补给装置施肥。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有机蔬菜生产完全处在一个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内。

  目前,多利农庄有条件的大棚都安装了智能灌溉系统,他们还利用物联网核心技术的RFID(无线射频)和二维码建立了质量信息追溯系统。在有机蔬菜生产、采收、包装、配送整个流程中,RFID标签会记录每个环节的信息,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二维码识别软件了解产品的上述信息。

  不久,农庄所有的大棚都将纳入物联网管理体系,蔬菜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将被记录保存。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ingxia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