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阅读数:
规模扩大却遇困境
2007年8月,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村民程惠泽与另外4人合作,组织6台微耕机、抽水机等农机,组建农机合作社。
当年9月,合作社举行机耕现场会,周边村民都被机械的高效率所震惊。当时,由于国家正大力推广农机,并出台补贴政策,村民们掀起了一股购机热潮。到2008年时,程惠泽的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100多个会员,120余台农机。程惠泽便按照社员、农机分布情况,将社员分成7个农机作业队,每个组分别拥有几台微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抽水机,组队进行农机作业。
合作社虽壮大了,但程惠泽在当年春耕时发现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机数量扩大20倍,可农机作业面积增长不大,直接致使农机使用率降低,甚至出现部分农机只耕几亩地地情况。
这直接影响社员收入、信心,同时还给合作社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怎么办?
“一体化”模式破局
一经思考,程惠泽发现,合作社的农机作业队只为散户服务,市场规模小且还不固定,直接影响农机使用率。合作社要发展,就必须改进生产模式。
2008年8月,程惠泽组织云台镇应祝村农机作业队,在当地实行一体化服务试点:组织村民集体将水田交给合作社作业,合作社则在价格上给予优惠:耕地、插秧50元/亩,割谷100元/亩,如果是抽水则每小时仅收取4元钱补贴电费、油费。
当时,这价格较市场价约低1/3,较人工作业价要便宜2至3倍。模式一推出,很快就得到应祝村60户村民的支持,集体把150亩水田交给合作社作业。
机播、机插秧、机收……当年,应祝农机作业队累计作业面积就达到800亩,较其它农机作业队作业面积多出一倍多。
这也意味着程惠泽为上述难题找到了破解之道。
再建15个合作社升级
有了好的开始,还要好的继续。
2008年底,程惠泽利用应祝的成功经验,在葛兰镇冯庄村农机作业队升级“一体化”模式:农机作业队组织当地农民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直接把合作社融入水稻生产中,固定市场。由农机作业队完成合作社机械操作任务,价格则较市场价每亩便宜5至10元。
由于这种模式,对村民来说,可改进水稻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村民们很是欢迎。
2009年1月,冯庄村水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1368户村民将3123亩水田登记入社,实行合作经营。当年,该农机作业队作业面积就超过6000亩,作业量同比增长70%。
从2010年起,骄骥农机合作社下属的应祝、青云等农机作业队,先后骄健、志乾等14个专业合作社,全部实行农机对口作业。当年,合作社农机固定作业面积就达到2万亩,直接帮助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增长2/3。
到今年,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已发展到接近4万亩,帮机手创造工资收入80余万元。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