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杭州 阅读数:
成效篇
大雪前后为了城市“菜篮子” 农业部门在积极行动
还记得去年年初的那场雪吗?那时整个杭州都覆盖在白茫茫的雪中,当然也包括地里的蔬菜,那么那时我们吃的蔬菜是怎么保障供应的呢?
未雨绸缪 提前采收备足菜源
2011年1月17日,对于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占锋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
一大早,他就收到了来自杭州市农业局和余杭区农业局发来的手机短信提醒:“根据天气预报,预计18日有中到大雪,请赶紧抢收蔬菜并采取紧急生产预防措施”。
由于春节将至,部分工人已经放假回家。为此,他把在市场负责销售的5位工人临时抽调回基地,紧急抢收蔬菜。当天,宇航公司总共抢收大白菜30吨、青菜25吨、芹菜10吨。19日,整个基地被白雪覆盖,所有露地蔬菜均在积雪下面。看着白茫茫的蔬菜基地,周占锋松了口气:“幸亏抢收及时,不然我们负责供应的20余家超市门店和配送中心将面临供货断档的危险”。
据市农业局不完全统计,本次大雪来临前全市规模“菜篮子”基地累计抢收蔬菜380余吨,从而有效保障了城区50余家超市专柜、基地产品专卖店和农贸市场直营店的蔬菜供应。
制定预案 科学防范突发情况
从1月18日开始,杭城菜价正逐日上涨,前阶段基地蔬菜滞销的情况已明显好转。
1月21日上午9时,杭州市农业局会议室人头攒动,讨论激烈。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召集有关人员紧急会商雪后杭城农产品保供方案。
方案提出,一是春节前后我市各叶菜生产功能区内蔬菜上市量平均每天不少于150吨,较正常上市量每天增加40余吨。二是根据市场菜价走势情况,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农商两家将联合采取临时干预措施,实行定价销售。三是针对当前基地农民工紧缺导致蔬菜大规模采收困难的现状,将根据市场供应状况商请部队支援和有关部门配合,确保基地蔬菜能够及时有效供应。
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一方面积极指导做好生产抗灾自救工作,充分发挥“菜篮子”基地的作用,尽*的可能多组织基地蔬菜上市;另一方面通过对基地生产、市场供应和天气趋势的综合研判,制定保供预案,科学防范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城市蔬菜能够有效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科学指导 确保基地生产稳定
雪情就是命令。大雪期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纷纷成立抗灾小分队,组织科技人员下基地、进农户,指导农业生产自救工作。
21日下午,市农业局抗灾小分队来到位于萧山围垦的舒兰农业有限公司了解灾情、指导抗灾。舒兰公司总经理沈钰兴说,20日公司基地采收上市蔬菜29.7吨,21日高价聘请采收工共采收蔬菜35吨,确保了其对世纪联华超市的蔬菜供应。“这次大雪由于提前做了预防加固措施,基地大棚设施没怎么受灾,就怕接下去的低温冰冻天气里秧苗会被冻死”。
针对这个情况,抗灾小分队马上开出三剂“药方”:一是在大棚内增加一个中棚,阻断空气流通导致的热量交换损失;二是傍晚在小拱棚外加盖一层无纺布保温;三是晚上及时开通电热线,并在棚内点两排蜡烛增加棚温。
梅汛高温期间 “菜篮子”基地全力保供
2012年6月17日,我市入梅首日即遭遇大暴雨袭击,萧山及富阳两地雨量集中,其中萧山河上镇过程降水量达到318.8毫米。
此次强降雨是萧山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已达到洪涝标准。暴雨致使我市部分蔬菜基地严重受淹,10.8万亩蔬菜受灾。
为稳定叶菜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各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积极响应农业部门的号召,全力做好叶菜的抢收抢播工作。
早动员,早部署,尽力减少灾害损失
为提高我市淡季和灾期叶菜应急生产能力,6月8日,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杭州市叶菜应急生产管理工作方案》(杭菜办〔2012〕2号),提出了应急目标,明确了工作步骤,并针对今年7-9月高温“秋淡”期间可能出现的市场叶菜供应短缺情况,排定了应急基地叶菜生产计划。
根据方案,今年“秋淡”期间(6月15日-9月15日),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内计划分批播种毛毛菜3360亩、青菜2819亩,确保基地毛毛菜和青菜的日均上市量达80吨以上。
入梅前,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根据天气预报,向各功能区业主发出短信预警,要求各基地提前备好水泵,安排人员值班,密切关注天气趋势,尽力减少灾害损失。
抢采收,稳上市,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
入梅后,受持续暴雨天气影响,植株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本地叶菜上市量减少。为了确保市场叶菜供应不断档,各功能区组织人员冒雨采收,水中挖菜,全力保供。
如杭州金迈田种养殖有限公司,位于暴雨集中区的萧山区浦阳镇,18日傍晚受大雨影响,400余亩蔬菜受淹,其中136个大棚蔬菜受灾严重。该公司连夜增加人员抢收8吨蔬菜供应给世纪联华,从而确保了次日杭城超市门店蔬菜供应的稳定。
送种子,抢播种,努力扩大叶菜种植面积
6月18日,市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赴萧山受灾最重的几个蔬菜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技术指导。根据基地生产用种需求,及时启动应急种子调拨程序,向他们免费发放叶菜种子700公斤,同时要求各受灾基地尽早排干积水,尽快抢播叶菜,减少因灾损失。
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作为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之一,6月19日也收到了来自市农业部门赠送的毛毛菜种子15公斤,青菜种子10公斤。何林海社长介绍说:“今年我们基地被列为杭州市级‘菜篮子’基地,建设的重点是新建排水渠1200米。6月10日,我们的排水渠就修好了,没想到正好派上用场了。这次强降雨对我们基地的影响不大。二十几个大棚番茄刚刚拉藤换茬,你们送的叶菜种子明天我就安排工人播下去。”
全市像这样的叶菜基地共有42个。根据《杭州市叶菜应急生产管理工作方案》要求,6月15日至9月15日“秋淡”期间,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累计播种毛毛菜和青菜8439亩,上市叶菜13050吨,其中销往杭州主城区9655吨,占74%。平均每天叶菜上市量达145吨,同比增加42%。基地蔬菜供应量的增加,对于稳定我市菜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设窗口,开门店,扩大直供直销规模
要让菜园子到菜篮子的距离最短,就是采取蔬菜采收后直接到点销售的直供、直销模式,将流通环节减到最少。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直供直销一直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记者了解到,2011年,市级“菜篮子”基地共在杭州主城区设立直销点80个。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新增了20个,其中4家蔬菜基地的年直供直销规模首次超过了1万吨。
夏秋高温期间,消费者最愿意到直销点去买菜。因为那里的菜既新鲜又便宜。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来自五县(市)的高山蔬菜基地,他们是杭州蔬菜市场上最重要的“补淡”基地。
8月20日,对于浙江菜篮子营销发展有限公司的叶荣剑来说是忙碌的一天。早在一年前,他就在临安市湍口镇雪山村承包了1118亩土地,首期500亩开发用于种植高山蔬菜。清晨天还没亮,他就组织了十几个工人采摘四季豆、长瓜、番茄、茄子等蔬菜。早上7点,满满一车高山蔬菜装车完毕,从海拔600米高的山顶向杭城进发。经过100多公里的车程,上午9点多车子就来到了西湖科技园内,那里是基地今年新开设的直销店。经过15分钟卸货后,车子又直奔三墩镇长阳路的另一个基地直销点而去。叶荣剑说,我们的蔬菜无污染、品质好,直接拿去批发不仅价格低,而且不新鲜了,所以我们今年在杭州主城区新开设了两个直销点,就是为了让杭州的老百姓能第一时间吃到我们的菜,也算是为杭州的“菜篮子”工程尽一份力。
据了解,2012年7-9月高温季节,全市高山蔬菜基地日均上市高山蔬菜103吨,同比增加35%。
工作篇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1年初。
2011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杭州市“十二五”期间“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基地布局、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对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
菜篮子不大,却装着民生和民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近年来,一直把‘菜篮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记者在上述《实施意见》中看到,“十二五”期间,杭州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十二五”期末,杭州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达到60%以上(其中叶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全市主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自给率均达到75%以上。
明确的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杭州市“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杭菜发〔2011〕1号),市农业局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城市居民的重点来抓,制定并实施“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的扶持重点和补助标准,使我市“菜篮子”工作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两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我市“菜篮子”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农业和贸易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以城郊规模化、设施化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市共建成蔬菜、畜禽、水产等市级“菜篮子”基地272个,总面积达7.46万亩。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条件改善,基地的应急生产、抗灾减灾、保障供应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市级“菜篮子”基地共向市场供应“菜篮子”产品24.6万吨,同比增加35%左右。2012年,市级“菜篮子”基地共向市场供应“菜篮子”产品35.6万吨,同比增加45%。全市“菜篮子”基地的保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此外,“菜篮子”应急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市共建立叶菜、高山蔬菜、森林蔬菜等应急补淡基地2.4万亩,应急储备生猪40万头、肉禽80万只。
我市还制定了《杭州市蔬菜应急种子储备管理办法》,年储备蔬菜种子4000公斤,在基地严重受灾时免费发放,确保基地生产用种需求;建立生产储备制度,在市场价格较低时,采取“藏菜于棚”等措施,确保后市稳定供应;出台了《杭州市价格调节应急资金管理办法》,统筹安排5000万元价格调节应急资金,用于扶持生产、调控市场、稳定价格。在基地严重受灾时,市财政给予基地一定的资金补助,帮助基地尽快恢复生产。
安全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去年以来,市农业局扎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与追溯管理,稳步提升生产主体的质量管理能力;统筹开展农业投入品“三管”,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两年来,通过实行关键作业环节信息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全市共建成准出管理试点基地119个。全市抽检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投入品达1855批次,重点监测隐性违禁药物成分和有害微量元素。累计推广蔬菜病虫绿色防控面积60万亩次,推广应用高效双低新农药240万亩次、商品有机肥11万吨。
“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确保我市‘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优质、安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要求,已经成为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追求。统计显示,去年以来,我市“菜篮子”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
【数字解读“菜篮子”】
“菜园子”是“菜篮子”的基础。2011至2012年的两年间,我市共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272个,基地总面积74599亩。其中叶菜生产功能区10107亩,年产蔬菜9.2万吨,其中叶菜5.5万吨,日均生产新鲜叶菜150吨。高山蔬菜基地11761亩,年产高山蔬菜2.6万吨。常年性蔬菜基地13186亩,年产蔬菜8.3万吨。森林蔬菜基地15071亩,年产竹笋1.7万吨。水产养殖基地24474亩,水产品年总产量2.1万吨。食用菌产业基地23个,年食用菌生产规模1375万袋,产量0.5万吨。畜禽活体储备基地91家,年畜禽储备规模180.35万只。年上市猪肉7.7万吨,禽肉0.7万吨,禽蛋1.7万吨,生鲜乳3万吨。
两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1.6亿元,其中业主自筹1亿元,财政补助6000万元。新建成机耕路14.4万米,田间生产操作道8.4万米,渠道20万米,泵站54座,农电3.8万米,喷滴灌1.5万亩,大棚153万平方米,防虫网63万平方米,遮阳网33万平方米,穴盘16.9万张,杀虫灯269盏,改造养殖池塘1.8万亩,池塘清淤88.6万立方米,配置小型农机1.1万台,包装31.5万个,使基地的保障供应、抗灾减灾和应急生产能力大幅增强。
在市级“菜篮子”基地建设过程中,重点抓好基地选点、项目申报、合同签订、人员培训、进度检查、资金拨付、总结验收等关键环节,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证,资金规范使用得到强化,各个项目均按期完成。
【媒体关注】
2011年4月蔬菜滞销期间,中国之声《央广新闻》、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杭州多措施扶持菜农、滞销蔬菜直接进社区的做法进行报道。
2011年6月持续强降雨期间,CCTV-13、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市应急叶菜种子储备和发放、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叶菜抢播和分批上市情况。
2011年7月20日,农民日报“三农视点”专栏刊登题为《“市长”叫得应 “市场”稳得住——杭州探索“菜篮子”工程新模式》的报道。9月26日,农民日报刊登题为《杭州“菜篮子”货丰价稳》的报道。
2011年10月29日,《农村信息报》刊登《“菜篮子”工程的杭州特色》,专题介绍杭州“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和机制创新情况,以及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所作的积极贡献。
2012年3月24日,《农村信息报》刊登《杭州的“鱼篮子”让人羡》,专题介绍杭州“菜篮子”工程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成效。
2012年7月20日,中国之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杭州借鉴“地产地销”模式,推广蔬菜宅配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