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阅读数:
黄芪又称黄耆、箭芪,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据考证,所载品种与目前所用的黄芪品种,即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及多序岩黄芪(主产甘肃,习称“红芪”)基本一致。其性微温,味甘,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在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紫花苜蓿、蓝花棘豆、锦鸡儿、梭果黄芪及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干燥根冒充黄芪,要注意辨别。今仅就真品黄芪和伪品蓝花棘豆根的区别分述如下。
真品黄芪外观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30~90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并有茎基残留;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整个体表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有横向皮孔,细长,略突起;质硬略韧,不易折断,坚实而有粉性。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闻之气微,口尝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味。
伪品蓝花棘豆干燥的根外观虽也呈圆柱形,但分枝较多,尤其根的上半截短,下半截多分枝,身长多在10~40厘米左右;表面灰棕红色或棕褐色,表面皮孔少且不明显,呈灰褐色横向延长,有的栓皮易剥落;质地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刺状,无裂隙等特征;闻之亦气微弱,但口尝味微苦,略具刺激性,嚼之无豆腥气味或略有豆腥气,但不明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及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动物试验可起到增加体重、延长耐力的强壮作用,而伪品不具备上述功效,不可代替黄芪使用。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