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川贝母又名贝父、勤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母与浙贝母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浙贝)治风火痰嗽为佳。”历代本草所载贝母并非一种,主要有松贝、炉贝和青贝三种。松贝主要来源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主要集散于四川松潘地区,故称松贝;炉贝主产于四川康定地区(古称打箭炉),故称炉贝;青贝为常用较多的品种,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川贝母性凉,味苦甘,具有润肺散结、止嗽化痰的功效,为常用中药。巿场上有兰科植物山慈菇的假球茎冒充川贝母,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川贝母外观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二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口,底部平整,为白色或类白色;质地坚硬而脆,断面为白色而富于粉性,闻之气微,口尝味微苦。
伪品山慈菇的假球茎外观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底部呈脐状凹入;质坚硬,难折断,横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最外层为一层扁平的表皮细胞,再向内为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近表皮处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在,略呈角质;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苦而微麻,带黏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贝母所含的川贝母碱经静脉注射有持久降低血压的作用;能增强子宫收缩,并无扩大瞳孔的作用,而伪品山慈菇既不与川贝母为同科植物,而且还具有小毒,不具有川贝母的各种功效,误用伪品不仅会贻误治疗,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引起不良后果,使用时要仔细辨之。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