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水稻、鱼儿、雏鸭”三者可以共养?没错,这种可产生多重价值的新时代生态系统在贵州一个大山窝“侗乡”开始畅行,其就是当温室里培育的秧苗高约3厘米的时候,他们将苗密密地移栽在稻田里,这个过程叫做寄秧。一个月之后秧苗再分到其它的稻田里面栽培,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鱼苗长到两三寸,人们再放入雏鸭,而形成的“侗乡稻鱼鸭”。
在“稻鱼鸭”系统中,一亩田竟真可一田多用,在同一块区域既可以产出水稻、鱼肉和鸭肉,对于饲养家就可以在有限面积创造更多种价值。然而,大家肯定会有疑惑,在稻鱼鸭的生物链中并非是和谐的,鸭会吃鱼,鸭也会吃稻。然而桐乡人是如何由相克转到相生的呢?
从空间看,在稻鱼鸭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不仅确定了多种共生关系,而且养成了特有的生活习性,在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摄取各个层次的物质和能量。稻田是浅水生态系统,水体内的生物容量有限。从稻田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上分析,主要分为水上层、表水层、中水层和底水层四个层次。水上层的挺水植物(水稻、长瓣慈姑、矮慈姑)为生活在其间的鱼等提供了遮阴、栖息的场所,鸭也主要在水上层活动。表水层分布着较多的浮游生物,浮叶植物(眼子菜、苹),漂浮植物(槐叶萍、满江红),它们靠挺水植物间的太阳辐射以及水体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此外还有从稻株中落下的昆虫,它们是鱼和鸭等重要的饵料来源。鱼主要在中水层活动。底水层聚集着底栖动物(河蚌、螺)、细菌以及挺水植物的根茎和沉水植物(黑藻),一些螺、河蚌等可为鸭所捕食。
从时间看,稻鱼鸭本来是具有相克禀赋的物种,要把它们编织进一个人为的系统中,就要尽量让它们相生,而避免相克。根据水稻、鱼和鸭自身生长特点和规律,尽量选择适宜的阶段,使稻鱼鸭和谐地共生。例如,备耕前,从正月孵出鸭仔3天之后开始,可以放到田里,一直到农历三月初为止;农历三月初,水稻播种,在下谷种的半个月左右,放鱼花(刚刚孵化的鱼苗);四月中旬水稻开始插秧,由于鱼此时个体很小,不会扰动水稻的定根,因此可以与水稻共生,而鸭则不同,即使是稚鸭也会扰动稻秧的定根;稻秧插秧返青后,田中放养的鱼花体长超过5厘米,稚鸭无法再吃它们时,开始放养稚鸭;当水稻郁闭之后,鱼体长超过8厘米时,成鸭也可以开始放养了;之后的112-137天内,稻鱼鸭就和谐地共生在一起。直至水稻收割前期,稻田再次禁鸭,当水稻收割、田鱼收获完毕,稻田才再次向鸭开放。
“侗乡稻鱼鸭”可以说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农业有效面积*化价值,相信可以更好的推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成长。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