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中第四文化层,距今已有7000年的悠久历史。因在1973年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其文化特征在考古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遂于1976年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据资料显示,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交互混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和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骨耜等农具,这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除了稻作农业之外,根据出土的陶盘上刻画的动物图案以及畜类牙齿和骨头的残留,可以判定当时已有猪、狗、牛被驯养。另外,干栏式建筑、纺织手工业也在遗址中被验证当时已经存在。这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和使用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丰沛,适宜种植水稻,稻作文明的诞生总是和自然环境相关,而稻作文明这样的耕作方式经过长期积淀,也使当地的民俗和生活习惯跟随着改变,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区域系统。几千年的文明,其中经济发展方式大抵都是从农业为源头,农业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古代的农业文明包括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中绝对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典,是历久弥新的瑰宝。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