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法治周末 阅读数:
【导语·中国大田网】8月26日,经过6个小时的辩论和300处修正后,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通过了印度执政联盟(印度国民大会党为首)提出的《粮食安全法案》,法案的通过使得覆盖8亿人口的全球*粮食福利计划离成功实施又近了一步。据统计,印度营养不良人口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该比例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越南的两倍)。
8月26日,经过6个小时的辩论和300处修正后,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通过了印度执政联盟(印度国民大会党为首)提出的《粮食安全法案》,法案的通过使得覆盖8亿人口的全球*粮食福利计划离成功实施又近了一步。
法案通过历时两年颇具周折
该法案此次在人民院获得通过其历程颇为艰辛,法案在印度食品部、内阁和议会之间来来回回历经两年之久。
在2009年全国竞选宣言中,印度国民大会党承诺将制定《粮食权利法》以保障印度全体国民获得充足粮食的权利。两年后,印度内阁通过了《粮食安全法案(草案)》,并将该草案提交给印度议会人民院。
2012年10月,印度议会在同中央政府协商后,将粮食法草案发回印度食品部进行修改。今年3月19日,印度内阁通过修订后的草案并提交议会对此进行一般性辩论。
5月8日,印度议会就《粮食安全法案》进行一般性辩论,但议会并未对此进行投票。
7月4日,印度内阁以临时立法的形式通过《粮食安全条例》,该临时法律的有效时间仅为6周。8月5日,印度议会再次召开,《粮食安全法案》是此次议会讨论的焦点。在此次会议中,印度最主要的反对党印度人民党表示将不会反对该法案,但表示会对法案的内容提出修改建议。8月26日,《粮食安全法案》在人民院以简单多数获得通过。
印度国民大会党加速让该法获得通过的举措被反对党批评,反对党认为这是国民大会党在2014年5月举行人民院选举临近之时,为了拉选票而匆忙推出的“民粹主义措施”。
《粮食安全法案》要生效还需得到议会联邦院(上议院)的同意,在获得联邦院通过后,该法还要得到总统的批准。这样该法才具有了法律效力,依据该法印度的绝大多数国民将有权获得廉价的粮食。
政府粮食营销体系存在缺陷
由于多年来的农业技术创新和政府提供的巨额补贴,印度现在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粮食储备,并同时向沙特和澳大利亚等国出口粮食。
为了确保农民获取稳定的收入以及保证其能以合理的价格向公众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印度政府实施了与私营部门平行的政府粮食营销体系。印度食品公司是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
印度政府粮食营销体系通过下列三种方式实现其目的。第一种方式就是价格支持措施,印度食品公司或其指定的各邦政府代理机构以一定的保护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稻米和小麦,为了保证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避免农民和消费者受到粮商的不公平对待,中央和各邦政府对私营粮食商人实施了大量的限制措施。
第二种方式就是实行定向公共分配系统。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为了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维持粮食价格稳定以及提高贫困人口的福利水平,对粮食等基本消费品实行定向分配制度。各邦政府以低于印度食品公司经济成本的中央发行价格向印度食品公司购买粮食,从而构成了定向公共分配系统的粮食库存。然后,这些购买来的粮食通过大约47.5万个国营平价商店网络出售给全国的消费者。
第三种方式是建立缓冲库存储备,印度食品公司使用缓冲库存储备和公开市场销售措施来稳定国内大米和小麦的消费价格,最终达到解决粮食安全的目的。
但这些措施效果并不显著,印度营养不良人口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该比例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越南的两倍)。据去年印度发布的一份名为《饥饿与营养不良》的调查报告,在其所抽查的印度6个邦超过10万名儿童中,42%的5岁以下儿童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59%的5岁以下儿童身高低于正常水平。印度总理辛格将此称为“国耻”。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在于印度的粮食分配制度腐败现象盛行,管理制度落后以及浪费严重。
法案将对8亿人口提供粮食福利
在《粮食安全法案》实施前,政府粮食营销体系每年约花费7500亿卢比。大约占到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尽管在最近二十年中印度粮食的产量已经提高了近50%,但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却几乎没有变化。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粮食营销体系效率低下以及腐败。世界银行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印度政府收购的粮食仅有41.4%能够最终到达家庭。有人指出,在粮食供应链中,从仓库管理员到平价店店员均有侵占粮食然后转卖给粮食商人,并从中牟取私利的现象。有粮食供应卡的人常常抱怨政府平价店所供应的粮食存在质量和数量问题。
依据《粮食安全法案》印度12亿人口中的约70%,其中包括75%的农村人口和50%的城市人口每月将可以分别以每千克3卢比(1卢比约合0.1人民币)、2卢比、1卢比的低价购买5千克大米、小麦和杂粮。与此同时,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将会获得更多的收入,例如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每千克12.85卢比,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为每千克12.5卢比。
此外在《粮食安全法案》通过之前,印度政府已经实施的贫困家庭发放粮食卡计划将继续有效。被印度政府所认定的2430万最贫困家庭每月每户仍可领取35千克的粮食。依据《粮食安全法案》孕妇和处在哺乳期的妇女每月可获得至少6000卢比的产期津贴。6个月至14岁的儿童将获得一定数量的口粮或熟食。
印度中央政府还将对缺乏足够粮食的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中央政府对各个州内粮食的运输、储存提供帮助。同时,为了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印度《粮食安全法案》还规定,在颁发粮食供应卡时,每个家庭中最年长的成年妇女将被视为户主。
实施粮食法面临众多挑战
但是该法的实施可能会遇到巨大挑战,首先遇到的就是政府财政问题,为了施行该法案,印度每年需要花费约1.3万亿卢比,相对此前的粮食分配体系多支出约5500亿卢比。印度政府希望将2013年至2014财政年度的赤字从预期的5.5%降至4.1%,粮食法案的实施将给这一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法案实施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受益者身份的认定。尽管依据《粮食安全法案》的规定,受益人群覆盖70%的人口,但占印度人口相当比例的贫民窟居民却可能因没有身份证明而无法享受这一福利,这就使得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受益者身份的认定由各级地方政府实施。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在执行相关福利政策时往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有人认为,改革当前漏洞百出的政府粮食营销体系,清除这一领域的腐败和低效及浪费现象,远比推行《粮食安全法案》更为紧迫。
更有许多家庭由于申请程序复杂或没有能力向相关的官员行贿等原因无法获得粮食供应卡。并且整个体系中的粮食浪费也很严重,大量的粮食在破旧的仓库中腐烂。对此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批评:“国民在粮食富余的情况下受饿,这是个可耻的现象。”此外在印度,一些边缘化的人群如农村妇女或流动人口也常常被排除在印度的政府粮食营销体系之外。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