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三农人物 >  “油菜花父子”的科研历程 欠债28万为追梦(图)

“油菜花父子”的科研历程 欠债28万为追梦(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原网 阅读数:

  11月1日,记者来到湖南临澧柏枝乡杨桥村,在沈昌健自家的超级杂交油菜试验田里,这位“农民科学家”看着天空的蒙蒙细雨,感慨地说“1个多月没下雨了,油菜田都干了,这场雨来的及时。”看到一株非常硕大的油菜,他丢掉自己的雨伞,拿起地上的几块泥巴往油菜根上拢了拢骄傲的对记者说“昨天有来参观的人都不相信油菜会长这么大,他们说这是‘油菜树’。”

  油菜是沈昌健的心肝宝贝,在记者一天的采访中,这位地地道道的湖南农民不时激动的表态“一定要把油菜种好,早日通过种子审定,不辜负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期望。”当然这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的父亲沈克泉,曾经是临澧有名的“油菜大王”。

  这对父子与油菜结缘,还要从沈克泉那厚厚的几十本杂交油菜培育日志说起。

  几十本培育日志成就“油菜大王”

  在沈昌健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些珍贵的日志,在1978年9月2日,沈克泉写到“人生*的幸福莫过于事业的成功,事业是我的生命,没有事业我的生命是暗淡无光的。”

  这个事业就是杂交油菜的培育,沈克泉为此耗费了半生的时光。

  1978年7月的一天,正在贵州养蜂的沈克泉被路边3株野生油菜所吸引。这些油菜不仅植株壮硕,分枝还特别多。沈克泉的家乡也种植油菜,然而和这些野生油菜相比显得就“相形见绌”,一个培育杂交油菜的念头在他的心中产生。正如他日志首页的克泉格言所说:“手中有个宝,开动脑筋搞”,他马上回到家乡,开始搞起了他的油菜事业。

  当时的沈昌健只有11岁,记忆中父亲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这油菜,沈克泉的妻子何秀英也几乎每天都耗在了油菜实验田里,沈克泉和兄弟姐妹不但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反而经常要帮父亲料理油菜田,耕种、移栽、套袋、收割这些活一开始就是由这一家人完成的。而沈克泉每天还要做记录,完成那一本本杂交油菜培育日志。

  由于常年在田里照料杂交油菜,沈克泉变得不修边幅,人们看到他长长的胡子,经常笑着说“老沈啊,你搞油菜搞得胡子都顾不得刮咯”,沈克泉就势立下誓言,不搞成功杂交油菜,自己就不剪胡须,于是,一个沈克泉留须明志的故事诞生了。

  全家的辛苦没有白费,附近的村民们看到沈家的油菜不仅长势好,而且产量也非常高,都争相向沈克泉要油菜种,沈克泉一时小有名气,在1987年临澧县科协举办的农业科技推广大会上,沈克泉得了三等奖,成为远近闻名的“油菜大王”。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一个要命的质疑差点击溃这位倔强的老人。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1998年,沈克泉风尘仆仆的来到临澧县城,找到当时在县科协任职的沈文祥。“当时我看他完全慌了神,见到我就说沈老师,我这次怕是遇到大麻烦了,一定要请你帮忙。”如今已经74岁的沈文祥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沈克泉告诉他,临澧县种子管理站认定沈克泉的杂交油菜种子是假冒伪劣品种,要罚款8000块钱。在县科协工作的沈文祥也不相信,“一个农民,哪里能搞杂交油菜咯。”

  沈克泉于是把自己研究杂交油菜的过程一一告诉自己的老朋友,并且能够提供种植他的种子的农户的证明,沈文祥就对他说“老沈啊,农户的证明只能说你的种子不是伪劣品种,不能证明不是假冒的呀,我给你出一招,你去申请专利。”

  一个农民去申请专利,这在当时是天方夜谭的事情,然而,沈克泉在自己日志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说:世界上只怕两个字(认真)二字”。这位农民这次较上了真。在沈文祥的帮助下,沈克泉踏上了漫长的专利申请之路。

  准备材料,四处借钱之后,沈克泉来到常德市专利局,接受了层层“盘问”后,专利局的工作人员也不能肯定他搞的就是杂交油菜,于是在同意了他的申请之后,专利局找来了相关企业和专家一起对沈克泉的杂交油菜进行试验。

  1999年的4月份,湖南省农科院的研究员黄菘在沈克泉的杂交油菜的试验田,发现了一株“不育系”油菜,这是对杂交油菜的重大支持。而且,黄菘还送给了沈克泉几颗国外的优良种子。

  有了专家的支持和优良的种子,沈克泉更加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之路。

  2004年,沈克泉的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油菜的选优方法”得到最终确认。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是湖南人给人的印象,也是老朋友沈文祥对沈克泉的评价。

  子承父业创办油菜研究协会

  如果不是父亲的坚持,沈昌健也许早已学业有成;也许安心的跑着他的客运,过着殷实的生活。然而,沈昌健的人生轨迹注定因父亲的油菜事业而更改。

  沈昌健称自己是一个“勤快、听话”的人。听话主要是听父亲的话。

  沈昌健只上了一个学期的高中,他听了父亲的话辍学回家一起搞起了油菜事业。然而年轻的沈昌健不愿一直呆在家里,1993年在岳父的资助下,沈昌健买了一辆中巴车,跑起了客运,眼看生活有了起色。仅仅三年后,家里的经济又告急,沈昌健再一次听从了父亲,把中巴车卖掉,回来继续搞杂家油菜,卖车的2万块钱全部用于还债和支付工人工资。

  “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当面质疑过我的父亲,但是内心里还是有些责怪他,如果我继续跑客运,生活条件肯定现在强得多。但是,我尊重我的父亲的选择,我们的油菜有这么好的“不育系”,还有很多人帮助我们,我下决心一定要帮父亲搞好杂交油菜。”沈昌健说起自己的父亲事业,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当然,还有发扬。沈昌健发现单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杂交油菜实验是势单力薄,2008年4月20日,为了团结油菜种植户,集中力量搞科研,在沈昌健和沈文祥等人的倡议下,临澧县油菜研究协会成立,沈昌健担任会长。从此,杂交油菜事业由父子俩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团队作战。

  “当时我父亲已经检查出来了肺结核,身体非常虚弱,却非要去县城看一看。”协会成立当天的情景沈昌健历历在目。69岁的老人沈克泉当天起了个大早,穿了一件棉衣和儿子一起去了县里,看到在场的县领导和100多名协会会员,沈昌健说“咱们的协会今天成立,我很高兴。”

  儿子的努力,让父亲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沈克泉曾经有一个愿望,等杂交油菜研制成功了,希望能出一本书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然而,沈克泉没有等到最终成功的那一天。2009年12月,因积劳成疾,更因为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沈克泉老人去世了。

  这位执着的老人致死仍保留着一缕长长的白胡须。

  在弥留之际,他拉着儿子沈昌健的手说“杂交油菜的研究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因为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不能给他们留下遗憾。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基础了,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后的嘱托,也是对自己毕生事业的最后的坚持。

  追梦路上为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而坚持

  农民搞科研,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功的,沈克泉老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县农业局的谭友斌还是自己的老朋友沈文祥都给他打气,为他出谋划策:只有和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合作才有出路。

  1996年,再次回到父亲身边的沈昌健,搞杂交油菜科研的同时,他还承担起了外联的工作。他通过朋友和各种关系,不断联系各个油菜专家。十几年来,他和父亲两人

  1999年,湖南省农科院的黄菘教授曾对沈克泉说“全国搞油菜科研的农民只有两个,一个是陕西的李殿荣,一个就是你,中国农民非常了不起,自费研究杂交油菜。”得到省内权威专家的鼓励,沈克泉父子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2000年,沈克泉父子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拜访了中国“杂交油菜之父”傅庭栋院士,傅院士看了两人带来的照片和样本后激动的说“你们的油菜叶片很小,分枝很细,很可能野生甘蓝型油菜,我们研究都是以进口为主,你们研究的价值很大。”并鼓励他们说,搞杂交油菜是个很难很苦的事情,你们的执着精神很让人受感动。

  傅院士给了他们5棵优良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材料,这对搞科研的沈克泉父子来说是最珍贵的礼物。

  2007年,沈克泉父子勇闯国际油菜会议,虽然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却引来了华中农大的傅东辉博士专程赶到临澧来考察,并同沈克泉父子一起研究,并担任了油菜协会的副会长。傅东辉对沈克泉父子的杂交油菜做了基因分析,得出结论“不育系完全没有花粉,不育度达到100%,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国际的杂交油菜都可有一比。”付博士对油菜的肯定,给了父子俩很大的信心。

  沈昌健有一个厚厚的通讯录,上面几十页纸记录着许多人名字和电话号码,其中许多都是他曾经联系的杂交油菜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社会上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如今,因为来自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的采访,他的通讯上面又多了许多记者的名字。

  他说“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这些人的鼓励和支持,如果不把杂交油菜搞成功,就对不起他们曾经的帮助。”

  欠债28万,离实现梦想只差一步

  要真正使自己培育的杂交油菜品种走向千家万户,仅靠专家教授的支持还远远不够,沈昌健现在还差最后也是最难的一关——种子的审定。

  沈昌健告诉记者,由于油菜每年只能种一季,种子的审定需要至少4年的时间,每年都要送审,而鉴定一个品种要花费2000块钱,沈克泉培育了五个品种,每年的审定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我们现在是科研的工作要做,有没有经济来源,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35年的科研路,沈家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杂交油菜上面,环顾沈昌健家,*家电就是一台很旧的17寸电视,因为家里人都忙着管理油菜,电视也很少开过。沈昌健说,家里最值钱东西就是那五道铁门,是为了防止油菜种子被盗而专门买的。

  不断的投入,早已透支了沈家的经济能力,沈昌健已经欠债28万,“现在是寸步难行,能借的钱都借完了,现在人家都不敢借给我们了,怕我们搞不好全都砸在里面了。”

  昨天,在衡阳上大学的女儿打来电话说要三百块钱生活费,说同学的钱借了很多,都不好意思再借了,沈昌健要她再等等。

  就在记者采访时,沈昌健接到妻子的电话,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自己申请的8万元贷款已经批下来了,沈昌健听了后笑了笑,心里有了着落。而这时沈昌健年迈的母亲何秀英正在试验田里趁着小雨移栽油菜。

  为了种子的审定,沈昌健在离家60多里的地方承包了300亩农田,作为“超级杂交油菜拓展田”。一亩地每年种一季油菜,承包费总共24000元钱。他每天奔波于试验田和拓展田两地,这些都是他视若珍宝的东西。看到长势喜人的“油菜王”,他难掩激动;发现拓展田的油菜有被牲口啃了,他心疼不已。

  守望着绿油油的油菜苗,沈昌健看到了希望:“现在我们只要把种子搞成功,一切都好说。如果事业没有成功,再大的舞台也都是空白地,只有成功了,哪怕是一粒种子,也会迸发中巨大的价值。”

  追逐梦想道路,沈昌健沿着父亲的脚印,正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jf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