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特色产业 >  力推两岸特色产业合作体系建设(图)

力推两岸特色产业合作体系建设(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科学时报 阅读数:

  两岸产业合作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两岸经济关系的深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2008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形成后,两岸官方逐步介入两岸产业合作,加快了两岸产业合作的机制化进程,建设两岸特色的产业合作体系成为建立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的重要试点和组成部分。

  重要作用

  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漫长历程,逐步形成了目前由两岸多项协议保障的初步机制化合作形态。

  两岸经贸关系之所以能稳步发展至今,关键在于两岸特色的认识、培育和发展,具体体现在大陆颁布的一系列保护台商,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法律、法规上。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既明确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中国公民,同属“一中”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又照顾了两岸政治社会分离三十多年,形成一定差异,要以“比照外资”、“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来构筑两岸现阶段特殊的经贸互动模式。

  进入21世纪后,两岸政治关系虽然因台湾政党轮替执政而出现波折,但两岸经济关系却难以阻挡地向前发展。

  作为两岸特色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两岸产业关联主要发生于台商之间,两岸实现三通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台湾当局提出了为时三年的“两岸产业搭桥专案”,希望借助“官方的力量”努力推动两岸民间企业的合作,通过召开两岸产学研研讨会的形式,为两岸企业建立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台。

  两岸产业搭桥专案作为两岸产业合作和两岸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两岸特色。这是在两岸官方直接主导和推动下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一种新产业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台湾官方一改以往的做法而扮演了“推力”的角色,改变了以往台商单打独斗的状况。

  特有内涵

  第一,两岸特色产业合作体系的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两岸产业的优势互补,推动两岸产业竞争力的共同提升;二是加强两岸经济的相互依存,形成两岸产业合理分工布局;三是推动两岸产业资源的深层整合,提升两岸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第二,两岸特色产业合作机制体系建设,首先包括产业发展政策协调机制。这是两岸产业合作机制化最核心的基础,既建立常设性协调机构,又构建两岸共同产业发展政策框架,提出未来十年或更长远的两岸产业合作的总体战略。

  两岸产业管理机构建立有效性和务实性对话是当务之急。当前两岸产业高层管理机构人员直接接触与会晤已经拉开了产业交流新阶段的序幕,未来应该促成产业管理机构高层人员定期与制度化的会晤机制,实现多层次多途径的沟通和互动,并逐步把这种互动转化为务实的共进、共赢的务实合作机制。

  在两岸产业合作机制方面,还应重视两岸产业交流可持续性机制的完善,特别是交流方式、产业政策、项目选择与合作形式等机制内容。

  就两岸产业合作协议,其内容要点应包括规划未来两岸产业合作项目、重视两岸知识产权与专利的保护、规范与保障两岸产业合作的健康发展,以及制订奖励产业合作发展的政策,为共同推进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确立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两岸特色产业合作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特别需要加强两岸产业共同发展目标的规划,从中长期看,两岸产业面临的挑战是相同的,就是要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以产业综合优势巩固发展两岸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机制化的路径选择

  1. 构建制度性组织机构。两岸特色产业合作机制化推进客观上需要有一套紧密的制度性组织机构。建立正规的组织机构以便为两岸产业合作目标的确定、执行、协调以及争端解决等问题提供一个经常性的谈判和仲裁场所。

  2. 加强两岸公权力合作。政府是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作为各自效力范围内的规则制定者和*资源拥有者,可以制定、执行并推进两岸合作的政策,为企业层面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提供具有稳定性的权威架构。

  3. 完善多层次协商体系。两岸特色产业合作机制化应加强协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两岸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问题意识后,首先可以搭建沟通、协商或谈判的平台;其次,按照双方认可的程序和议题进行具体协商、对话与沟通,就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凝聚共识;再次,可考虑成立两岸产业合作委员会,作为整个多层治理的核心机构。

  4. 多样化的资金支持。应采取“共同筹资安排”的途径设立两岸产业合作基金,就两岸产业合作中特定领域提供支持,推动两岸产业交流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jf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