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三农人物 >  成拉旺:“蔬菜专家”带乡亲富起来(图)

成拉旺:“蔬菜专家”带乡亲富起来(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阅读数:

  5月26日一大早,忙完了乡镇上的事情,成拉旺赶紧收拾“行囊”,准备下乡。现在正值农忙时节,下菜、移苗、销售,甚至是哪户村民家的大棚坏了,他都惦记在心里。前一天的一场大风把龙子村村民成玉光家的大棚吹倒了,压坏了许多刚长出的菜苗。

  赶到成玉光家的大棚地里,成玉光正带着乡邻整修大棚。成拉旺简单地了解损失情况后一阵忙碌,帮助成玉光把钢筋条焊接在支架的顶部。临走时,他特意叮嘱成玉光一定要用钢索把大棚的两端固定好,以防止再次遭受损失。

  离开成玉光家,已是上午10点多,太阳升到半空中,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成拉旺顾不上擦一把汗,赶紧奔赴下一个目的地——郭家社村,那里有好几户农民还在田里等着他。

  农校毕业,他选择回乡种菜

  郭家社村离乡政府有五六里地,村子南头,紧靠着公路有一溜儿四五十座温室和活动大棚。村民李秀中正在大棚里给茄苗浇水。这些年,李秀中在成拉旺的帮助下,建起了蔬菜大棚。靠着种地,他每年都有几万元的收入,现在已经开上了小汽车。

  走进大棚,成拉旺蹲在地垄上,察看着茄苗的长势,不时地用手翻看着叶子。“秀中,你这茄苗种早了。”“为啥了?那咋办呀?”“茄苗如果在低温下培育,之后的两三天就不会有明显的生长,会影响茄苗的发育。趁着这几天天气热赶紧培育。”

  听了成拉旺的话,李秀中不住地点头说:“我下午就育苗……”

  从1986年成为邢家社乡农业技术推广员,二十多年来,成拉旺就这样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种菜,推广农业新品种。1996年他成为邢家社乡分管农业科技的挂职副乡长,成拉旺更是让这个纯农业的偏僻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乡。

  30年前的邢家社乡却是一个只能种植谷物、玉米、山药蛋的穷山沟,当年成拉旺要回村种菜的消息传出后,乡亲们都认为他是个藤子(方言,傻子的意思)。

  1981年,成拉旺考上了当时的太原农业技术学校蔬菜专业,成为龙子村第一个出去读书的文化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更是希望儿子能在城里找份工作离开这个小山沟。“家里的贫困给我留下太多的记忆,那时候母亲给弟弟喂药时向邻居借了一勺白糖,我眼巴巴地看着……”

  农校两年的学习,让成拉旺有了自己的想法:回乡种菜。“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短,老人都认为不能种蔬菜,但我所学的知识告诉我,我们村可以种菜,而且可以种有特色的蔬菜。”

  然而,成拉旺的想法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父母坚决不同意,父亲更是甩下狠话:“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一分地。”亲戚们也劝他:“咱们这地方气候冷,咋能种菜?”

  但成拉旺并没有因此改变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1983年,中专毕业后,他毅然回到村里。

  建起大棚,让家乡告别“冬春不见青”

  种菜,需要的是土地,但当时土地已经包产到户,村里的几百亩水浇地没有一亩是成拉旺的,父亲的坚决反对,让他连种植自留地的机会也没有。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乡政府。“乡农技站有一块6亩的荒地,为了鼓励这个年轻人,我们就把这块地无偿给他试种。”今年即将退休的乡农技站站长和根何说。

  此后,平地、播种,成拉旺开始实践自己的种菜梦想,在这块地里撒下了16种蔬菜种子。“最困难的是缺乏资金。菜地的井、渠、路、电配套设施都没有,我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试验田里。”成拉旺说,当年他贷款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到古交拉大粪回来的途中,路过一家面摊,炸酱面的香味扑鼻而来,但他却掏不出四毛五分钱,只能默默咽下口水。

  困难持续了三年,1986年,成拉旺收获了第一桶金。“我当时种的四分八厘葱头,产了3600斤,价格是3角钱一斤,卖了1000多元钱。在当时,那可是天文数字。”就是在这一年,成拉旺成为乡农技站的农技推广员。

  一年后,龙子村里有六七户村民跟随成拉旺在祖祖辈辈种庄稼的地里撒下了蔬菜种子。

  之后的十几年,成拉旺带领乡亲们种菜,让小山沟逐渐兴旺起来。但他又琢磨起新的改变:改变冬春季没有收入的现状。

  2000年,成拉旺从河北省永年县请来了技术员,搭起温室大棚试验春茬黄瓜生产:1月初育苗,2月上旬挂果,3月中旬上市,一直到7月份……从寒冷的冬天到炎热的夏天,成拉旺和技术员形影不离,吃住在大棚里,几乎没有回过家。他把每一个关键技术环节都学到手:什么时候放风、什么时候施肥……技术员使用的土办法,他也一一记在心里,总结归纳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后来,成拉旺研究总结出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结束了当地“冬春不见青”的历史,更缓解了古交及太原市民冬春季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从2000年到现在的十几年里,延续的都是当时我掌握的技术,如今村里老百姓收入的四分之一,都得益于这项技术。”成拉旺骄傲地说。

  在他家的大棚里,栽种着今年试验的黄瓜和西红柿新品种。头茬黄瓜已经上市,第二茬也已开花结果;西红柿长到了三穗果,再有一个月就能成熟了。

  为帮村民增收他成立蔬菜合作社

  2005年,蔬菜成了龙子村的主导产业。这一年,成拉旺和11户菜农携手成立了古交市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形式,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销售等,可以给每户菜农节省不少不必要的开支。”

  八年多过去了,德盛全合作社发展到124户菜农,建成了124座蔬菜大棚,涵盖了邢家社乡7个行政村。成拉旺还注册了“净苑”等蔬菜商标,还有9个蔬菜品种得到农业部无公害认证。

  德盛全合作社位于龙子村北头,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修的二层小楼,楼上是综合培训室,楼下是一座冷库。冷库已经开始运转,恒温保持在0℃—2℃的冷库与室外30℃的温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成拉旺意识到,通过冷藏让蔬菜多保存一天,就可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个冷库有1200立方米,从去年筹备修建到现在已经投入将近100万元,主要是为了储存旺季过旺的蔬菜,等到淡季再销售,通过淡旺季的差价,提高农民的销售收入。”成拉旺算过这样一笔账,西红柿可以在冷库储存45天后再上市,那时候每公斤可以多卖一毛钱左右,合作社460亩大棚可收获270多万公斤西红柿,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

  “打造品牌,通过标准化的无公害生产,生产出高品质的蔬菜。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由吃得起转变成吃得好,品牌蔬菜能够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成拉旺踌躇满志地说。

  成拉旺走出冷库,拉上了沉沉的冷库门,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纪,但他的热情仍如这夏日的骄阳。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wjl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