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灌溉网 阅读数:
1、浅、薄、晒、湿灌溉法
这是福建省近年来使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在水稻秧苗的返青移栽期间,由于此时株苗比较小,需要生理用水不多,可以使用薄水插秧浅水养苗。一般情况下,此时的下雨上限为60毫米,灌水幅度视具体的品种而定,早稻的灌水幅度只需15-20毫米,晚稻灌水量需要所有增加,灌水上限为50-60毫米。正常情况下,养护水量保持在30——40毫米,一旦遇到高温或低温反常天气,需要加大水量护苗,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深在50~60毫米比较合适。分蘖的不同时期田间水量的管理标准也不一样,在初期适合使用浅水湿润管理法,要长时间保持田间水分处于饱和湿润状态,一般这个时期由雨水可以蓄至60毫米,灌水幅度则根据降雨量变化,在0~60毫米范围内,促进禾苗的有效分蘖。在分蘖的末期,晒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水稻高产必不可少的阶段,晒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晒田的程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晒田时期的土壤含水量要降到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具体的土壤含水量根据天气、秧苗的发育状况以及田间的水分情况决定。孕穗期是水稻整个生长期需要水量最多的时期,因为在该阶段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灌水幅度达到60毫米后待田间水分自然吸收蒸发,到田间水量为0毫米后,晚稻停2-3天再灌水,早稻停3~4天再灌水。抽穗时期,也要保持较高的蓄水量,一般灌水5~20毫米,如果遇到多雨的天气,水量可上升至60毫米,超过蓄水量的上限需要进行人工排水。当水层在下限0毫米时,晚稻停水2~3天后再灌水,早稻停水3-4天后再灌水。在乳熟期,水稻叶面对于水的需求急剧减少,田间的蓄水量也应该随之减少,一般采用0~40毫米的浅水层。在水稻的黄熟期,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为宜。
2、控制灌溉
控制灌溉比较适宜在平原地区使用,在闽东南沿海小平原也比较使用,具体是指在返青活苗以后的各个阶段,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标准,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饱水率,而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达到节水的目标。该技术是由河海大学研究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灌水的时间和灌水量都由根层土壤的含水率决定,一般情况下在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左右,视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具体而定。该方法从植物的耗水本身研究节水的要领,改变了土壤、植物根部长期泡在水下的情况,也增加了植物根部与阳光的接触,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达到了节水、优质、高产的多重日标。具体的操作就是在返青期间保持田间湿润,分蘖初期保持田间灌水层盖过泥土,分蘖届期进入晒田,保持田地的干燥,黄熟以后,再灌一层水,避免植物早衰。
3、干湿交替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是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通过灌溉保持田间的水层,待蓄水量自然下落至0毫米,土壤开始干裂时再进行灌溉,如此循环往复,在保证植物生长用水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但是,对于干湿交替灌溉在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在实践中都富有争议。有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植物生长的早期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遇到间歇性干旱,很可能导致显著低复自的发生。但是,也有研究表示,水稻生长期间如果一直在水层的浸泡之中也并非好事,含水量相对下降时反而会提高整精米率,低水位也有利于水稻根系的通风,保持根系较高的活力,改善稻米的品质。
4、无水层灌溉
虽然水稻在生长期内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生长阶段都需要水层,如果长期有大量的水分囤积在根部会导致化肥、养分的流失,不利于根部的呼吸,影响水稻的生长。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返青后不在田间留有水层,而是根据生长的需要,保持土壤不同水平的含水率。这种灌溉方法能够将灌溉的频率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将耗水量降低到原来的一半。这种灌溉方法的技术要点就是水种湿管,是在返青期间、孕穗期间、抽穗杨花等比较敏感的期间,保持田间的水层,其他时期只需要保持土地的湿润,只湿不淹,根据降雨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灌溉。
5、间歇灌溉
间歇灌溉也是在闽东地区比较适用的一种灌溉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丘陵、山地等非平原地区。所谓间歇性灌溉是在两次灌溉之间是田地保持一定时间的无水状态,这样的灌溉模式能够提高降雨的利用率还能提高水稻后期的抗旱能力,提高水稻的整体质量。间歇性灌溉使得土壤的通气能力增强,使得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同时空水期增加了土壤中空气与大气的交换,保持土壤中空气的新鲜度,增加了水稻抗虫害的能力。
6、薄露灌溉
薄露灌溉的薄是让田间水层尽量薄(返青期间反常高温或低温情况除外),露是指每次灌溉包括降雨都要使得田地自然露干,避免田地、植物根系长时间泡在水里。具体来说,薄露灌溉每次灌溉时水深在20毫米左右,如果因为降雨或其他原因田地泡在水中超过5天就需要人工排水,让土壤和根部通风透气。薄露灌溉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够提高水稻的质量,能够提高稻米中耐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粗脂肪的含量。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