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标准 >  广西横县:“标准化”拓宽现代农业升级路

广西横县:“标准化”拓宽现代农业升级路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阅读数:

  夏日的茉莉花海,洋洋洒洒万点洁白,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气息;连片稻田,绿浪翻滚阡陌纵横,自动喷灌系统将水肥洒向株株禾苗……

  这样的场景,让横县人民自豪。

  “中国茉莉之乡”、“中国双孢蘑菇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西南地区*的甜玉米生产基地,广西*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

  这样的桂冠,让花乡百姓骄傲。

  横县农业丰厚,特色纷呈,优质稻、茉莉花、甜玉米、食用菌、桑蚕、蔗糖、林业、水产畜牧等八大优势产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朝着年产值超10亿的目标迈进。

  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标准化的推行。横县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区引领、标准支撑、专家和平台配套服务,构建起“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横县共有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得国家环保部命名为“横县*生态示范区”。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横县大头菜、南山白毛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县茉莉花茶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2013年12月,横县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

  今年4月,横县全面启动建设第八批*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严格标准 护航“三农”

  “土壤、水质、空气等均需经过严密的检测,种植、护理、采摘也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百合镇平福有机茉莉花基地占地约200亩,推行标准化种植有机茉莉。负责人黄荣新说,这里完全按照欧盟标准的控制程序进行操作管理。

  有机茉莉鲜花收购均价约为每公斤25元,比普通茉莉鲜花高出3-4元,标准化种植茉莉花每亩年产值近2万元。据介绍,这是横县首个通过欧盟标准认证的有机茉莉花基地,所生产的有机茉莉花茶直销欧美。

  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显而易见。横县按“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思路推进产业发展。全县茉莉花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与产品认证,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达4000亩。茉莉花茶窨制严格按照茶坯处理、鲜花维护、茶花拼合等10道工序生产。金花茶业、顺来茶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花茶标准化加工生产及名优茶生产技术改造。2014年,《横县茉莉花生产技术规程》、《横县茉莉花茶生产技术规程》等横县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作为农业标准化的“标尺”,横县积极推进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现行实施的6个广西地方标准,15个横县地方标准涉及优质水稻、甜玉米、蘑菇等产业。其中,2个广西地方标准获评为“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

  同时,横县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训和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开办农业标准化专栏,加强宣传,扩大示范效应;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健全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实施减量增效控害,推广生态杀虫技术,2013年,全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90%以上;完善标签、标识制度,普及安全使用知识,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集约生产 示范建设

  插秧、施肥、收割、烘干……横州镇朝阳大垌108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2013年,稻谷产量864吨,产值276.48万元,净利润132.83万元;带动1200多农户,发展稻田面积30000亩,稻谷产量2.55万吨,产值7650万元。

  “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集约,推动水稻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横县飘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蒙世俭说。该合作社现有成员103人,流转土地建立了上千亩常年水稻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水稻集中育秧,插秧机、施肥机、稻谷烘干生产线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生产效益提高的同时,标准化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校椅镇种植甜玉米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已建成以青桐村为集中产地,面积达1.6万多亩的无公害甜玉米产业化生产基地,年产值达3180多万元。“村里创新推广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使用频振式灭虫灯。通过标准化种植,产出的甜玉米品质良好,供不应求。”青桐村支书李德贤说。

  今年3月,校椅镇成立甜玉米协会,为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拓宽销售渠道等。位于该镇的金牌帆船食品公司订单生产甜玉米罐头。销售旺季时,公司一天能生产10万罐,消化甜玉米5万公斤。而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六景分公司最高纪录是年产甜玉米食品近2万吨。

  “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农户’及‘合作社+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靖华说,横县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集体经济建设,让土地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

  在实施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横县积极建设核心示范区,每个农业优势产业都已“成片、成链、成名”。据介绍,每个农业优势产业都有一个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带动,有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参与,建设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45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72家,家庭农场9家,合作社发展数量位居南宁首位,广西前列。

  质量追溯 强化监管

  从农田到餐桌,横县着力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确保农产品质量优质安全。

  摊开茶叶样品,观察条索、整碎与净度,泡茶出水,闻香、看物色、尝滋味,倒出茶叶,看叶底,出据感官原始记录……在广西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员雷蕾每天都要针对茶叶感官品质、农药残留问题、重要理化指标等方面,对茉莉花及其制品进行严密的检测。“我们每年检验检测各种花茶产品达400多批次。”雷蕾说,通过检验,有效掌握并监控当地茉莉花及花茶产业的情况,减少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使花茶等产品成为放心食品进入销售环节,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广西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全区*、全国少有的*实验室落户县城的单位,拥有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近160台(套)等先进仪器设备,具备对茉莉花及其制品、食品等各种产品133种445个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

  横县联合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置小型速测仪器等设备,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建立例行监测制度,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县政府,督促整改;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活动,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水平。

  目前,全县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20家,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监测室。各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加大对农产品监督和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从源头确保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预警、追溯、退出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突出特色 打响品牌

  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产自横县的南山白毛茶获得多项认证,品牌渐响。“标准化生产助推南山白毛茶产业实现蓬勃发展。”横县南山白毛茶公司总经理谢雨说。

  南山白毛茶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历史名茶之一,但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曾遭遇种茶面积萎缩,产量停滞下滑等困境,每公斤低至20多元。如今,南山白毛茶在园地选择、茶树品种、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种植生产环节均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其高端茶叶每公斤平均售价高达6000多元,增值300倍。

  品牌的升值,让南山白毛茶茶区的5个乡镇1500多户茶农获益颇丰,不少客商冲着白毛茶的名气上门收茶。那阳镇六旺村的茶农李家焕按照标准,生态种植2亩白毛茶,亩产1500公斤,茶叶收益近万元。他自行炒制的茶叶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200元。“家里只有我们两个7旬老人,1亩茶叶都摘不过来。如果能摘完2亩地,年收入至少翻一倍。”李家焕乐呵呵地说。

  “充分发挥‘三品一标’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品牌效益,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横县农业局副局长梁儒满说,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实行分等分级、商标注册和包装上市,通过产品推介,展示展销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市场营销,培育品牌,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目前,横县荣获3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个广西名牌产品,2个广西优质农产品,5个有机认证产品,4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年产绿色食品14.5万吨。全县无公害生产基地达59.7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13万亩。金花牌“人间一香”茉莉花茶、圣种牌南山白毛茶、金妹牌横县大头菜、桂华牌茧丝绸……一个个在市场上响当当的名号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qxm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