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台湾拟通过立法根治地沟油“顽疾”

台湾拟通过立法根治地沟油“顽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阅读数:

  台湾地区地沟油事件让“地沟油”这个食品行业顽疾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随着该事件影响的持续放大,如何杜绝地沟油上餐桌成了各大“躺枪”企业急于解决的问题。

  台湾拟将食用废油纳入回收项目

  2014年的中秋节对于台湾地区而言,过得并不安心。继去年台湾知名食用油品牌“大统长基食品公司”被查出用香精与违禁物质“调制”橄榄油、花生油欺诈消费者后,台湾地区又一知名食用油品牌—强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又被查出食品安全丑闻。

  作为台湾地区的著名食用油生产商,强冠公司供应链体系遍布岛内市场,据台湾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强冠公司生产的全统香猪油在台湾地区共出货782吨,有236家上游经销商、加工制造业者、餐饮业,以及973家下游业者受到影响。

  9月22日,据当地媒体报道,台湾当局“立法院”召开会议,会议邀请台“环保署长”魏国彦报告“废食用油事件因应作为”及相关业务报告,魏国彦透露,对于废食用油纳入应回收废弃物,目前规划将于一个月内完成举办公听会、法制化等相关工作。

  魏国彦表示,“环保署”正研议向油品上游制造商与进口商收取费用,纳入废油基金,鼓励后续油品清除业与回收处理业的工作。“环保署”规划3个月内将俗称“小蜜蜂”的个体回收户纳入管制,并通过走访夜市时得知,小蜜蜂原本就会在名片上标示是帮哪些上游回收清除业者进行回收,代表靠行制度原本就存在,未来将更明确订定相关证照、字号等管理,让油品流向可被掌握。

  此外,“环保署”预计于1个月内走完公听会等程序,将食用废油纳入应回收项目之一;生质柴油部分,“环保署”也会鼓励各县市垃圾回收车采用生质柴油,并推动焚化炉和台电公司使用生质柴油作为替代燃料等方式,拓展食用废油再利用管道,未来也会进行跨部会沟通,希望重启生质柴油政策。

  地沟油想说再见不容易

  台湾近日曝出地沟油事件,涉事企业有一千多家,200多项产品,包括多家知名企业。无论是工商管理部门还是食品监管部门,目前都无法采取有效的方式鉴定地沟油,但这并非是地沟油无法监管的理由。台湾地沟油事件不仅重创了“安全食品台湾造”的信誉,也让人们开始怀疑食品追溯制度是否能有效管住地沟油。

  尽管台湾是世界最早实施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区之一,但其只限于生鲜食品,对其他一些加工食品和辅助食料,如烹调油等,却没有实行追溯,这就让地沟油有空可钻。其实,问题也正出在地沟油的来源与去路两方面的监管上。

  执法人员的懈怠、敷衍同样是造成地沟油失控的原因之一。此次地沟油的主谋郭烈成在其地下炼油厂炼油,造成了不断的恶臭,而且4年前就在屏东炼地沟油,当地民众不断向县政府检举,但始终得不到重视。直到后来民众向检方检举,才获得调查侦破。

  另外,地沟油的来源,废弃油脂和厨余垃圾本应当做一种可以回收和利用的废旧资源,只要给予其一条合法和合理的通道,如炼成生物燃油,供飞机和汽车使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并且能堵住地沟油危害社会和公众的途径。

  早在2001年10月24日,台湾就实施了《废弃物清理法》。但是,该法令中并没有涉及废弃油脂和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没有规定具体回收利用的方法和机制。在废弃油脂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做得好的地方,这些废物需要有专门资质的机构回收,各餐饮企业采购食用油和出售废弃油脂、厨余垃圾都有专门的登记对接,每一笔食用油的来源和去向都有据可查,如此才不会让废弃油脂、厨余垃圾被不法商贩收购去炼成地沟油。

  如何医治地沟油“痼疾”?

  根据早前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发布的统计数据称,涉案企业强冠公司生产及代工的劣质“全统香猪油”共出货给235家业者,制品再流向1012家下游业者,共波及1247家业者的208项产品。其中,味全、85度C等企业也在列。

  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地区,地沟油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食品业难以根治的顽疾。

  目前,中国常见关于地沟油的政策主要是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对餐厨废弃物管理提出了意见,对餐厨废弃物的排放、回收、运输等内容提出了要求。可以看出,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地沟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上述意见并非法律、行政法规,也非部门规章,其内容的具体落实还需各地方政府细化为当地的规章制度。

  而我国对相关涉事企业处罚标准仍然过低,这直接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廉,影响法律的监管效果;此外,地沟油检测标准的不完善是执法部门难以掌握执法尺度的因素之一。

  地沟油本身并非完全有害、无用的物质,经过合理的加工程序,地沟油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如加工成生物燃料),但目前我国对餐厨业废弃油脂即地沟油原料的处理回收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立法方面也存在空白,导致本应发挥“余热”的地沟油重新回到餐桌。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欧美等发达地区地沟油上餐桌几乎绝迹,这些地区又是如何管控地沟油的呢?其实不外乎做好三点:控制源头、严格处罚、重视回收。

  “难题”如何不难

  地沟油经处理后,用在工业上是宝贝,但流回餐桌就是违法行为。就如何对地沟油进行有效监管,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认为可建立一个地沟油的平台进行管理。

  陈勇认为,如能建设一个地沟油的交易平台,可较好地解决问题。“首先可以让餐馆知道地沟油的价值。安装油水分离设备后,地沟油也能产生效益了,而且是用于合法用途的。交易平台可以发布供求信息,将利益合法化,避免黑市交易。如果政府获得了这些信息,还有助于监管地沟油的去向。”

  同时,众多业内专家纷纷献计,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地沟油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我国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是整合部门职能,提高餐饮业门槛。目前我国对地沟油的回收、运输、加工、销售等处置环节涉及食药监、城管、工商、卫生、环境、交通等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各自为政,执法力量较为分散。

  广州城市管理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伟峰建议,首先国家宜针对废弃食用油脂专门立法,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其次,强制餐饮企业必须与专业公司签订回收合同,防止地沟油流入小作坊从中牟利;此外,将是否具备处理废弃食用油脂能力作为餐饮企业接受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年检时的审批指标,不达标者一概不予放行。

  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从业者构成威慑力。我国《食品安全法》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经济处罚为货值金额的五到10倍,力度较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国外动辄“倾家荡产”的做法值得借鉴,只有让违规者付出高昂代价,才能彻底剥夺再次犯罪的资本。也有专家建议,宜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罪名,从原定的纳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改为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是创新社会管理,发动社会力量监督。为缓解政府部门监管力量不足,可通过重奖举报人员等办法鼓励公民成为监督员,奖金则从高额罚款中按一定比例支付。此外,报纸、电视、网络等舆论监督力量可以持续跟进,对餐饮业进行曝光,培养民众的“敏感”度。

  四是政府加大补贴,为企业提供稳定市常在实践中,我国正规废油加工企业生产的生物燃油价格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经营不景气,这反过来导致正规企业从餐馆收购废油和泔水价格偏低。在利益面前,一些餐饮企业铤而走险,高价卖给不法小作坊。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可加大科研投入,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升转化效率形成规模;另一方面可制定政策,规定政府部门车辆、环卫车辆等优先使用由食用废油转成的生物燃油,为企业提供稳定市场。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qhd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