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3/8 13:34:00 来源:左江日报 阅读数:
“在合作社学到养牛技术和规范管理方法后,如今在自家旁建了300平米的养殖小区,还动员2户贫困户一起抱团养牛,共养殖肉牛18头,今年收入十分可观。”谈到肉牛养殖,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贫困户黄克锋充满信心。
贫困户姓名、帮扶项目、养殖品种、养殖数量、技术帮扶人、联系电话,在驮堪乡犇犇养牛专业合作社里,记录着上述信息的养殖牌尤为醒目。合作社负责人劳绍般告诉记者,合作社采取“托管”模式养殖,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购销的“三统一”方式,成立之初带动8户贫困户参与养牛,经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养殖的肉牛已有70多头,目前又有30户贫困户准备加入合作社参与肉牛养殖。
当前,崇左市越来越多合作社或养殖场采取“犇犇合作社”模式,贫困户以合作社为平台获得扶贫小额贷款,享受养殖能人以及相关部门在养牛养羊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培训指导,提升“造血功能”,牛羊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牵着牛羊奔小康”成为群众增收脱贫的新途径。
抓设施、强基础,夯实牛羊发展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糖都”崇左,年甘蔗产量以及糖产量均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广西的三分之一,甘蔗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每年产生甘蔗尾稍以及玉米、水稻、木薯、花生等农作物秸秆共700多万吨。这些资源经过综合加工,成为牛羊喜食的牧草饲料,可饲养100万头(只)牛羊以上。这是崇左市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早在2016年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有明自到崇左市任职,经过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综合考虑崇左甘蔗支柱产业趋势和农村全面脱贫现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肉牛养殖业,助力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目标。
2016年以来,崇左市提出以“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为抓手,利用丰富的甘蔗尾稍,大力发展牛羊养殖,拉长甘蔗产业链,实现牛羊养殖业与蔗糖产业有机结合。在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牛羊养殖政策以及相关惠农政策的引导下,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和《崇左市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增加牛羊养殖扶持补贴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从2017年至2020年,全市财政每年安排39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建设、新建或改建或扩建养殖小区进行扶持与奖励,推行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场牛羊繁育基地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市逐渐形成养殖模式多样化、养殖方式生态化、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管理规范化和秸秆加工工厂化的现代牛羊养殖模式。据悉,2017年全市牛存栏32.46万头,同比增长2.2%,出栏10.31万头,同比增长5.96%;全市羊存栏9.53万只,同比增长14.13%,出栏11.27万只,同比增长6.62%。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459个,同比增长61.6%。其中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124个,同比增长24%;1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13个,同比增长30%。存栏30只以上的规模羊场689个,同比增长112%。其中存栏100只以上规模羊场247个,同比增长30%。创建*牛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家,自治区级3家;通过自治区牛羊规模养殖场生态认证22家;新增牛羊养殖合作社111家。
抓重点、强合作,促进牛羊养殖业迅速发展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2016年,崇左市与广西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肉牛、肉羊综合试验站分别落户江州区的广西大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扶绥广羊农牧有限公司,着重培育了大新陇那生态养殖合作社和龙州树春牧业有限公司等两个养殖示范企业。
同时,我市还与自治区畜牧研究所、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等科研机构开展牛羊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工作产学研合作,积极运用科技手段破解牛羊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难题,牛羊养殖和秸秆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全面发展,成功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据统计,全市能加工1千吨以上秸秆的企业有22家,2017年完成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22.8万吨以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以上。
广西大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脉山·山水牧场,逐步建设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2017年7月份通过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同年9月被授予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广西大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依托江州区年产甘蔗尾稍150万吨资源优势,在新和片区建设微生物肥料厂,现已建成3条生物秸秆饲料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0万吨生物秸秆饲料,生物秸秆通过发酵、青贮等处理后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实现甘蔗副产品再利用和再循环。
宁明县骆晔农业有限公司大力推广“一蔗二牛三草四树五菇六肥”模式,实现“牛—菇—甘蔗(牧草、玉米)—牛”种养结合良性循环,降低产业成本,增加产业效益。成功申报为自治区五星级生态养殖示范场。
目前,全市积极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技术,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场无异味、无污染、零排放,将经过处理后的畜禽粪污变成生物有机肥还田,促进养殖业、蔗糖产业循环发展。全面开发甘蔗尾叶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微贮、青贮技术,实现秸秆资源饲料化,实现跨季存放,全市年秸秆资源利用率近30%;牛羊粪便经过发酵和微生物处理变成有机肥,全市年产有机肥超过10万吨。
此外,我市还注重开展牛品种改良,不断推进良种化进程。通过大力宣传普及牛品种改良常识,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加强技术培训,培养壮大品种改良技术队伍,从而提高牛养殖良种化。2017年,全市牛良种覆盖率达到52%,经过改良后产下的杂交一代、杂交二代的牛犊生长快,体型大,经济效益显著。
抓示范、树典型,养殖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市在发展牛羊养殖业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加快贫困农户脱贫步伐。截至去年底,全市获得行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组建牛羊养殖合作社196个,覆盖贫困村210个,覆盖贫困户2.247万户,牛羊养殖户人均增收700元。
大新县陇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全市肉牛养殖的典范。合作社秉承“生态先行、服务乡村、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积极探索“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微生物桔杆饲料→肉牛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农作物种植”的生态循环发展方式,积极动员带领农户参与牛肉养殖获得丰厚回报。目前,合作社存栏牛1517头,投资建设农作物桔杆收贮加工点2家、有机肥料加工厂1家,收购加工甘蔗尾叶等农作物秸秆1.98万吨,销售青贮饲料12500吨收入810万元。扶持贫困户744户,为贫困户增收150万元,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
强培训、早防控,促进牛羊养殖业长期健康发展
要想牛羊养殖好,科技养殖不可少。为此,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发挥部门技术优势,组建了养殖业扶贫技术专家服务团,围绕养殖技术、生态养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和品种改良等先进技术,经常性深入基层,引导群众发展牛羊养殖业,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流动“巡回式”培训,为养殖户讲授养殖技术,解答养殖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户养殖技术的科学水平。2017年累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40余期,邀请师资共57人(次),累计培训指导对象达2500多人次,印发学习资料3000多份。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市采取市、县、村、合作社多级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联合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全市动物免疫密度达100%;春秋防期间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均达100%;全市种羊场、奶牛场存栏量羊(牛)布病检测完成率100%;全市牛的养殖覆盖76个乡镇,完成布病抽检76个,覆盖率100%; 羊的养殖覆盖74个乡镇,已完成布病抽检74个, 覆盖面100%。全市未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牛羊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