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3/20 13:49:00 来源:农村信息报 阅读数: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生猪养殖业也将陆续迎来开春集中补栏高峰。浙江省从2013年开始实行畜业转型升级,经过三年多努力,全省整治保留的年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有8170家,目前全部实现达标验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水平达到70%以上,高出全国26%。
当前,浙江的商品猪市场如何?种猪、苗猪出栏价格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养殖户有什么样的预判?相关专家对未来浙江生猪养殖布局,又给出哪些方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
猪价回落来得更早一些
一直以来,浙江既是生猪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只不过随着近几年重拳整治,关停了绝大多数污染猪场,本土养殖量下降的同时,外省调入量则急剧攀升。与国内整体形势一样,最近一两年,由于猪价普遍向好,养殖户始终处于赢利状态,因此积极性都挺高。
笔者了解到,春节前,制作腊肠、腌制食品等消费旺盛,整个猪价呈小幅略升的状态,走势基本与去年同期吻合。受此影响,生猪出场价格也连续上扬。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1月份,平均头猪净利润达到556元,比上月增加90元,2月份头猪净利润则回落到540元。
此外,价格监测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我省猪粮比价进入蓝色区域,到了今年1月份,猪粮比价更是进入了红色区域,呈现价格重度上涨态势。不过,根据13个生猪及主要畜产品价格监测点数据,笔者发现,2月中旬起,猪价便开始回落,论时间,较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但回落幅度收窄。
养殖户补栏很理性
杭州大观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益钱说,往年,引种补栏高峰期多在开春后的3—5月,去年6月,全国生猪均价达到历史高值,50斤重的苗猪价格一度上扬至每头1250元,此后逐渐回落,最近一段时间稳定在900—1000元,略微会有涨跌。
杭州灯塔养殖总场下属的湖州东新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苗猪供应的企业,去年总共向华东地区以及江西、福建等地,销售苗猪超过5万头。公司总经理郑力栋坦言,之所以今年开春后苗猪价格未有明显上涨,一则固然缘于春节较往年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疲软,尤其是公司主要的销售地区都在进行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众多养殖户对政策导向仍处于观望状态,“不敢投”成了普遍心理。
不少业内人士预判,2017年,整个生猪市场尽管再难复制2016年的辉煌,但如果赶上年中的一波上涨,依然有利可图。尽管当前整个养殖端趋于稳定,不过绝大多数养殖户还是抱以乐观态度,且补栏也很理性。
结构优化成未来方向
去年10月,我省正式获批创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下一步怎么走?在去年11月举行的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浙江明确主方向和突破口——结构优化。笔者了解到,我省计划从三方面入手。
对区域结构的调整,我省综合考量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采取有保有压、有减有增策略,着力破解“养在哪”的问题。
对产品结构的调整,我省则抓住特色做文章,今后像嘉兴黑猪、金华两头乌、淳安花猪等地方品种,将越来越多出现在浙江的养殖场。而生猪减量后,也为牛、羊、禽等品种提供了发展空间,目的就是来对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打破“唯产量论英雄”,在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基础上,从拉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做强做大屠宰加工、现代物流、品牌、休闲观光等。
专家建议,无论整个大市场如何变化,养殖户首先要注重内部的生猪饲养管理,加强疫病控制,并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更好地发挥生猪的各种生产性能;与此同时,实时把握市场动态和信息,而非盲目随流,要关注猪价的曲线图,以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